“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郑钢累计捐赠超1.5亿元
“让慈善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芬芬
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南京南播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钢站上了领奖台。这是他继获得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第七届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六届“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2018“中国十大慈善家”等多项荣誉后,收获的又一殊荣。
从曾经依靠奖助学金完成学业的贫困学子,到成为累计捐赠超1.5亿元的慈善家,郑钢用行动诠释了“知恩反哺、大爱无疆”的人生信念。在领奖现场,他平静而坚定地表示:“这份荣誉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我将继续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1年前,郑钢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理科强化班的大门。“刚入学时,我连基本的生活费都凑不齐。”他回忆。正是来自国家、学校的各类奖助学金,以及师长、同窗的无私关怀,让他在困顿之时感受到温暖。
2008年毕业时,由于母亲患病、家庭负债,郑钢毅然放弃保研和出国深造的机会,进入职场打拼。凭借异于常人的勤奋与敏锐的观察力,他很快在投资领域崭露锋芒,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令人惊叹的是,2014年,他捐出190万元回馈南京大学;次年,在全部身家尚未达到3000万元的情况下,他再次慷慨解囊,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这一年,他还不到30岁。
面对外界的疑惑,郑钢的回答朴实而有力:“没有南大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做人要懂得感恩。”
自此以后,郑钢在公益慈善路上再未停歇。截至目前,他的慈善足迹遍布教育振兴、文化传承、扶贫济困、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累计捐赠金额突破1.5亿元,惠及项目逾百个。
“我要为社会做事情,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郑钢直言,财富的意义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传递;慈善不是简单的施舍,而是一种资源再分配的智慧。
近年来,郑钢将慈善重心从传统的“输血式”帮扶,转向更具可持续性的“造血式”赋能。通过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开展“梦想学子”未来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大力推动科技人才、金融人才、未来领袖人才的培养。
今年5月20日,在南京大学建校123周年大会上,郑钢作为校友代表登台致辞。望着台下青春洋溢的学子们,他深情寄语:“希望你们心中种下的种子,将来能长成庇佑他人的大树。”
这句话正是郑钢人生轨迹的最佳注解——从受助者到施助者,从个人奋斗到回馈社会,他将续写更加动人的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