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上千藏民眼前“白雾” 揭开眼健康认知盲区 浙江医生三赴高原送光明

上周,浙江省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公益医疗团队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返回,这已是他们连续第三年奔赴高原。

三年间,这支队伍不仅为上千名眼疾患者带去了光明,更向当地群众传递了科学护眼的理念。在紫外线强烈、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土地上,他们努力和当地医生配合,破除群众认知盲区,实现从“治病”到“治心”的转变。

比眼疾更难攻克的是眼健康观念的盲区

高原的眼疾图谱,浸透着独特的风霜与挑战。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嘉初丹巴及其团队曾耗时数年,在甘孜州广袤的土地上,对5000余名50岁以上百姓进行了详尽的眼流行病学调查。

数字背后是严峻的现实:高原地区群众白内障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比平原地区早了约10年。嘉初丹巴解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是罪魁祸首之一,它就像无形的刻刀,加速了眼晶状体蛋白的变性;此外,高海拔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使得眼底血管病变风险大增,成为致盲的另一大重要原因。

强烈的紫外线,还使另一种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眼疾——翼状胬肉,在高原上变得常见。“当地一些患者,从眼白向黑眼珠方向生长出异常组织,形状像昆虫的翅膀。”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李璋亮副主任医师说,这是长期暴露在强紫外线下的人群——如牧民、农民、渔民等容易患的眼疾。初期可能只是轻微充血,或有异物感,但慢慢地,它会逐渐向瞳孔中央蔓延,遮挡视线,导致散光加重、视力模糊。

比眼疾更难攻克的是眼健康观念的盲区。

“无论是白内障还是翼状胬肉,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拖久了危害很大。”李璋亮介绍,白内障晚期可能引发青光眼,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明;胬肉一旦侵入黑眼珠中央,会永久影响视力甚至致盲。“我们建议当地50岁以上或经常在户外劳作的百姓,每年至少查一次眼睛,感觉不舒服尽早就医,不要拖延。”

语言是科普路上另一座“大山”,藏区方言繁杂,许多老年人既不识汉字,也不识藏文。为此,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公益医疗团队与甘孜当地医生配合,推广“双语科普”,由懂藏语的当地医护人员或志愿者担任翻译,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做眼健康科普,并将一副副墨镜送到藏民手中。

双方协作 从“送手术”到“种观念”

面对复杂的高原眼疾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壁垒,两地医生积极配合,三年间摸索出了一套效果好且可持续的方法:从过去单纯的“送手术下乡”,升级为“精准筛查 集中治疗 扩大科普”的全链条模式。

早期,各医疗队带着设备深入当地的偏远区县,开展集中的免费白内障诊治手术。虽然初衷良好,但嘉初丹巴坦言:“手术量大,部分检查设备精度不够,手术环境也不能与医院的环境相比,导致人工晶体度数偏差、术后小感染等并发症时有发生,手术效果打了折扣。”

如今,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公益医疗团队的核心任务是高质量筛查,他们带了一批专业的眼科设备,细细梳理每一名患者的眼健康状况,在义诊区排队的当地百姓越来越多。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尤其是白内障患者,不再是就地“将就”,而是统一安排,直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巴眼科中心进行手术。“在医院手术,设备更精良、流程更规范、无菌条件更好,手术质量和安全性显著提高,并发症大大减少。”李璋亮说。

不过,让习惯了“家门口看病”的藏民理解并接受“多跑路”,并非易事。大部分藏民居住在偏远牧区,单程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就要在路上颠簸一天,“我们反复沟通,向群众耐心解释:虽然路程远,但能让眼睛手术多一分安全和保障!”李璋亮说,两地医生不厌其烦地向当地百姓做眼健康宣教。

72岁的姜贡呷和70岁的姜扎西是兄弟俩,他们都是这项公益医疗模式的受益者。去年,兄弟俩接受义诊筛查后,听从医生劝导,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术后两人视力恢复良好,姜贡呷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孙子的脸,特别激动。今年,兄弟俩再次来到义诊点,姜贡呷另一只眼睛也接受了手术,术后查房时,兄弟俩脸上、眼里盛满了笑意,频频向医生竖起大拇指表达感谢。李璋亮感慨道:“这就是改变!信任在建立,观念在松动。”

高原旅游风光美 护眼莫大意

当下正值暑期,甘孜高原迎来旅游黄金季。在守护本地居民眼健康的同时,嘉初丹巴也向远道而来的游客发出提醒:由于高原环境独特,游客要有眼健康防护意识。

“高原空气稀薄洁净,紫外线强度达到平原地区的两倍左右!”嘉初丹巴强调,“而且雪地、冰川、湖泊等,像巨大的反光镜,将紫外线从四面八方反射过来,形成‘围攻’。”

此前,一名游客在雪域徒步了两小时,由于没有佩戴墨镜,第二天就感到双眼剧痛、畏光流泪,如同被电焊灼伤,结果被确诊为雪盲症(电光性眼炎)。“墨镜在高原绝不是装饰品,而是保护角膜的‘防弹衣’。务必选择镜框宽大、包裹性好的专业太阳镜,并搭配宽檐帽。”嘉初丹巴建议,早上10点至下午4点,当地紫外线最强烈,应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

做眼底手术时,医生会向患者眼内注入特殊气体,以帮助视网膜复位。针对近期经历过这类手术的患者,嘉初丹巴提醒:高原低气压环境会加剧这些气体的膨胀,可能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引发剧烈眼痛、头痛,甚至视力永久丧失。“有病人没有意识到这点,术后不久就登上高原,结果眼睛胀痛难忍。因此,术后务必详细咨询主刀医生关于高原旅行的禁忌,绝不可大意!” 嘉初丹巴说。

此外,高原干燥多风的气候易引发或加重干眼症状,游客可随身携带人工泪液,适时滋润双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