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11个设区市纷纷发布半年报:赛程过半的温州站上冲击万亿级的关键卡口、体量庞大的“顶梁柱”支撑力更劲,增速靠前的“排头兵”齐头并进……一切都在预示一个更有拼劲、会更精彩的下半年。
“万亿”温州倚马可待
温州的半年度数据,格外令人关注。因为2024年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9719亿元,距离万亿GDP,仅差了不到3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准万亿”城市温州表现如何?
数据显示,上半年温州市GDP4831.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和0.2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用主要经济数据来衡量,温州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
“万亿经济体量,必少不了产业的强有力支撑。”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说。
在她看来,近年来,温州在原有产业结构基础上,不断主动调整,推动产业向新向高向智。尤其数据得地改革释放了投资扩产的动能,使得一大批新能源项目、汽车制造关联项目等踩对节奏的产业项目上马,温州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
涌金君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保持全省前列。与此同时,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增长12.0%、12.6%、13.6%和14.2%,均高于同期规上工业增速。
不但当下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未来的产业结构还将进一步优化。这里就要说说投资数据了,上半年温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2%,占全部投资比重的五分之一,较上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
无论工业的强势增长,还是投资的结构优化,这些积极变化,不但使得温州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愈发走稳了自己的步调,更指向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温州。
上半年4800多亿元,全年破万亿倚马可待吗?根据数据测算,2024年温州GDP为9719亿元,按2025年上半年名义增速6%计算,全年GDP约为10302.14亿元。
吕淼认为,通常下半年经济活动更活跃,叠加政策支持(如万亿冲刺目标下的政策倾斜),实际产出可能更高,完成目标确定性较强。
可以说,2025年浙江经济最稳的预期,一定是温州将挺进“GDP万亿俱乐部”,真正成为浙江“第三极”。
“顶梁柱”支撑够稳
说完“第三极”,再看看浙江经济的“顶梁柱”——杭甬。
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GDP达到1.13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宁波GDP为8861.0亿元,同比增长5.1%。
考虑到二者的体量,即便增速低于全省平均,但对全省GDP增长依然有着压舱石的分量。
先来看看杭州,新质生产力势头够猛。
这里有一组数据:上半年,杭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5.4%,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9.4%。这些向上跃动、“新”意满满的数字,清晰勾勒出杭州经济向“新”而行的轨迹。
在这些数据背后,是一家家鲜活的“含新量”高的科技企业:零跑汽车成为上半年的造车新势力销冠;宇树科技拿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球奖;通义千问、DeepSeek排名全球大模型榜单前列;群核科技空间理解大模型成为全球空间智能领域标杆模型……
有人说,过去靠出口,当下靠投资,未来靠创新。面向未来,一定是靠创新,才会出圈。
看杭州,随着一批新锐科技企业火爆全球后,它随之推出“3个15%”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达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杭州而言,通过科技创新,抓住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应用的先发机遇,并形成产业集群,是杭州持续引领浙江经济、巩固提升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的关键。
如果说杭州的引领之路关键在新兴产业的先发机遇,宁波当然是无限做强制造业。
从上半年来看,宁波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5%。
从优势产业来看,仪器仪表、计算机通信和石油加工等重点行业分别增长23.4%、15.3%和13.8%,实现两位数增长,保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不难看出,上半年外部环境承压,尤其关税战,宁波的确面临不小的挑战。所以,无论是GDP增速还是规上工业增速、服务业增速,宁波的步速稍微慢了点,下半年仍需要更多努力。
涌金君了解到,宁波正有一批大项目在路上,有望在下半年投产生效。可以想见,下半年,浙江两大顶梁柱之间很可能在增速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另外,对于宁波而言,GDP破2万亿的目标就在前方。从当下形势看,今年不破,也在明年,令人期待。
“排头兵”齐头并进
从增速看,上半年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舟山、绍兴、台州和丽水(并列第三)。增速最快的舟山,为6.9%,紧随其后的绍兴6.8%,台州和丽水均为6.6%,“排头兵”们呈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态势。
一马当先的舟山,近年来,时常稳居榜首。今年上半年,更是一举拿下三个全省首位:
上半年,舟山市地区生产总值110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居全省首位。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3.9个百分点。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居全省首位。
从这有里有面的全省首位,不难看出,舟山的全方面进击态势十分迅猛。
这样一来,压力就给到了衢州。去年全年,舟山已然超越丽水,追赶衢州。从今年上半年看,这股追赶之势更劲,上半年舟山与衢州GDP仅相差了15亿元,但舟山6.9%的增速远超衢州的5.5%。下半年,双方的比拼将愈发分明。
如果说舟山GDP总量尚小,保持高速增长有其特有优势,那么本身体量不小的绍兴,近年来也总能稳居全省前列,那就是实力担当了。
上半年,绍兴GDP4158亿元,同比增长6.8%。用当地媒体的说法,“又一次站在全省GDP增速线的上方。”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与其GDP增长高度匹配的规上工业,上半年同比增长10.6%,增速也是居全省第二位。高增长背后是新产业结构。上半年其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13.6%、11.9%,均快于同期面上工业。
还有一度面临较大转型压力的台州,今年上半年增速提速,迎来向好局面。紧随其后的金华,上半年也发挥稳定。
涌金君也注意到,由于产业周期叠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部分地方正面临不小的挑战,需要更多定力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