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齐都派出所:戎装变警服 丹心铸忠诚

编者按:在公安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曾经,他们一身军旅,手握钢枪驰骋沙场。如今,他们身着藏蓝,惩恶扬善守护平安。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从军营硬汉到百姓“贴心人”。老兵们把雷厉风行的作风,改成了为群众办事的“加速度”,在公安战场上续写精彩篇章。下面,让我们走进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齐都派出所“老兵工作室”,一睹他们的风采。

鲁网8月1日讯徐国良,男,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91年12月至2005年11月在部队服役,期间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6年3月退役后,转业至临淄分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分配到齐都派出所工作。他二十年如一日,扎根齐都辖区,工作兢兢业业,始终心系群众,以温情化解矛盾纠纷,以情怀服务父老乡亲,以担当筑牢安全防线,坚守在为民便民爱民的第一线。先后多次受到嘉奖,荣获“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军转干部”、分局 “齐剑2023”专项行动成绩突出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救助群众:2024年2月的一天早上,徐国良接到110报警电话,电话中报警人声音微弱,只是隐约听到“西关南、宋**、救我”的只言片语。徐国良立即意识到情况紧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带队赶往西关南村,在群众指引下徐国良以最快速度找到宋大爷家,发现大门从里面上锁,拨打其电话也无人接听。徐国良便爬墙进入院内,发现宋大爷躺在床上、身体虚弱。徐国良与赶到的120医护人员将宋大爷搀扶上救护车并送往医院救治。经了解,宋大爷70多岁,是村里的孤寡老人,患有心脏病多年,事发时突感身体不适,身边又无人依靠照顾,危急时刻便想到了拨打110。徐国良又多方协调镇上相关部门及村委,对宋大爷的后续治疗、照顾等进行了安排。

2024年,一位来自北京的王女士到所内找到徐国良求助,希望能帮助她找寻60多年未见的舅舅,了却父亲心愿。王女士只知道舅舅叫宋安,多年前的通信地址是齐都镇城关公社宋家胡同7号,其他信息一概不知。宋家胡同是多年前的地址,徐国良多方打听、查询,最终在西关南村找到一名符合条件的村民。经双方凭借记忆中的信息印证,确定该村民就是王女士的舅舅。60多年的寻亲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王女士也送来锦旗向徐国良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老兵信条:从军队的纪律熔炉到警营的责任阵地,始终牢记使命,以奉献为笔,以担当为墨,用无悔青春和热血奋斗书写守护平安的最美画卷。

许刚,男,1985年2月生,中共党员,2001年9月至2006年6月在部队院校学习,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服役。退役后转业至临淄分局,成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17年来,始终奋战在派出所最前沿,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执着的职业操守,化身守护和谐稳定的正义先锋。从警以来,多次受到嘉奖,先后荣获分局“齐剑2023”专项行动成绩突出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24年8月底的一个傍晚,许刚接到报警称,自己78岁的父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早上出门散步后就没回家,手机也没带,已经找了一天,只打听到有村民看见他往东边走了。许刚赶到现场后。他没有急着组织人盲目搜寻,而是先帮助李大姐回忆早上父亲出门的情形,李大姐说,父亲早上念叨着天气闷热,平时就在村里遛弯,偶尔在河边转转。

许刚立刻判断出老人有可能因为天气闷热选择去河边散步,因老年痴呆一时忘记了回家的路,他立刻组织人员去淄河边搜寻,按照军事搜索的“网格法”布置搜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在河边的一条小道上找到了老人。许刚把老人安全送回了家,又仔细叮嘱家属平常一定要留心好老人的去向。三天后,李大姐带着父亲特意来到派出所道谢,老人拉着许刚的手不停地夸他是个好警察。

老兵信条:军魂融入警魂,热血践行誓言,护万家灯火,守一方安宁。

张德发,男,1965年9月生,1984年10月至1989年4月在部队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老战士”。1989年5月,退役转业至临淄分局齐都派出所工作,目前担任辅警队长。从警36年来,他带领队员,用脚步丈量着辖区每一寸土地,出色地完成着巡逻防范、调解纠纷、服务群众等一系列工作,是派出所民警眼里的“活字典”,老百姓最信任的“老张哥”,他以实实在在的付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誉,展现了一名退役老兵的风采。

化解纠纷:2024年,辖区东门张家和李家因为宅基地边界吵得不可开交,两家年轻人都抄起了铁锹。张德发赶到后,没急着评理,先拉着两家人到村口的老树下坐着,递上两瓶矿泉水说:“都是一个村的,小时候还一起上下学呢,至于为这点地伤了和气?”

等双方气消了,他又带着村干部到现场和两家人商量,拿出当年分地的老账本,蹲在地上用树枝画出边界线,又提议:“这边留半米当共用的排水沟,谁家的地也不占,下大雨又能防积水,你们看行不行?”两家人觉得他说的既讲情理又顾实际当场就握手言和了。村里的书记说:“张德发调解纠纷,从来不用套话,就说咱群众能听懂的理,所以大家都服他。”

老兵信条:军装换警服,变的是色彩,不变的是守护正义、服务人民的赤诚。

岁月流转,角色变换,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坚守从未改变。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从军营到警营,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改的是职责,不改的是担当。这份跨越军营与民生一线的忠诚,终将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平凡坚守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通讯员 梁辰 王悦齐)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