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医护进乡村|烟台毓璜顶医院于文波:撒播重症技术,守护生命希望

鲁网8月1日讯(记者 魏萱 见习记者 王晓玥 李文卓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 )优质医疗技术沉下去,基层健康服务提上来。2024年6月28日,烟台毓璜顶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于文波作为支援医疗队队长与5名队员一起深入烟台市奇山医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工作。这期间,他推动先进的重症医学技术与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在为受援科室注入强劲发展动力的同时,也以硬核技术守护重症患者的生命希望。

于文波(右一)在给患者查体

临危受命,以优质重症诊疗技术护航患者健康

去年6月底,于文波刚到烟台市奇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启帮扶工作时,就迎来了第一波考验。彼时,正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高发期,重症患者数量激增。面对挑战,他迅速进入状态,全身心投入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治疗无特效药,只能对症支持治疗,严密监护监测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于文波率先将应用超声技术引入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帮患者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危险期。

72岁的刘女士就因此逃过一劫。因突然高热、畏寒、呼吸急促,刘女士被查出流行性出血热,住院近一个月病情进展很快,不仅凝血功能很差,还先后出现无尿、肺部感染等问题,转入重症医学科后,于文波与医疗团队通过床旁超声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刘女士病情逐渐好转,通过后期的康复锻炼,她成功脱机拔管,并康复出院。

于文波(左一)在指导呼吸机应用

传经送宝,让重症诊疗“火种”留在受援医院

支援期间,于文波将“慢重症”理念引入奇山医院,打破传统“急救后等待康复”的模式,由重症康复科医生主导将早期多器官功能康复提前至重症救治阶段。通过提高医护团队对营养治疗的重视程度,逐步开展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等方式,成功帮助2名脱机困难患者脱机转出ICU。

因奇山医院收治的多为肝病患者,这部分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在病情进展继发肾功能衰竭后,应用血液滤过治疗很普遍,传统抗凝方式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于文波将萘莫司他抗凝治疗方案引入奇山医院,此举不仅避免了肝病患者因枸橼酸盐代谢异常所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问题,用时也避免了凝血功能异常而应用肝素抗凝所导致的出血问题,为肝病合并肾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方案。

搭建桥梁,以团队之力赋能受援单位发展

一枝独秀不争春。帮扶期间,于文波通过开展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等方式,以实际病例分析入手,将先进的重症诊疗理念与技术穿插其中,提高受援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水平。同时,他还会在科室内不定期开展业务讲座,提高医护团队对危重症救治的认识和救治能力。借助“娘家”烟台毓璜顶医院的平台与资源,于文波也会将最新的学术交流活动信息共享给受援医院,为其医疗团队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不仅如此,于文波还致力于架起两家医院沟通与协作的桥梁,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为有进一步诊疗需求的患者提供了便利与诊疗保障。

烟台毓璜顶医院支援团队(左排)与受援单位相关领导座谈

在重症诊疗水平提升之外,于文波所在的6人医疗小组多地开花,为受援医院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不仅在药品采购及存储、护理制度完善及质量提升等方面建言献策,还协助启动核医学科建设以及人才梯队培养,为奇山医院的全面发展蓄势增效。

一年的帮扶虽已结束,但于文波及团队播撒的技术种子已在基层生根结果。“传经送宝是此次帮扶的重点,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于文波坦言,在奇山医院帮扶期间,他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融合不仅拓宽了他的诊疗思路,也为后续提升重症救治综合能力积蓄了能量。

鲁网烟台频道新闻热线:0535-6762110,18596127110

责任编辑:管晓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