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生亲自撰文,解读当下健康热点,根据最近临床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健康科普,对门诊中发现的患者在治疗或养生时出现的误区进行提醒,以及医生对某一疾病在治疗方面的思考、看法、研究等。
暑假以来,不少家长带着被“大大书包”压弯了脊柱的孩子来到我们大运河院区骨科就诊。吴女士是其中一个,前段时间,她带着16岁的女儿小清来就诊。
吴女士说,女儿平时由外婆照顾,自己因工作较忙陪伴较少。前段时间,她发现女儿笑容变少,起初以为是青春期叛逆,便想带女儿去游泳放松。不料在游泳馆,她注意到女儿走路时背部有明显凸起,两侧肩膀高低不平,连胸廓都有些畸形,赶紧带孩子来医院。
在给小清查体时我发现她的脊柱棘突序列存在弯曲,并非正常的垂直排列。为进一步明确情况,我立即安排了脊柱全长位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小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胸腰段,脊柱侧弯角度约45°,属于典型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程度已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在与吴女士充分沟通手术的利弊,并通过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我们团队为小清实施了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后,小清的脊柱整体恢复直立,侧弯角度矫正至10°以内,身高也增高了5厘米。
2024年国家卫健委筛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高达5.4%,相当于每20个孩子就有1个患者。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脊柱侧弯并非单纯姿势问题,而是遗传、发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0-16岁进展速度可达每月1°,但也是最佳干预期。然而,82%的家长误将驼背、高低肩视为“姿势不良”,耽误了治疗。
脊柱侧弯不仅不美观,会引起孩子自卑等心理障碍,还会造成成年后腰背痛,严重的会影响心肺功能,早发现是关键。家长需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干预,才能避免侧弯影响孩子的体态与未来。
如何早期识别脊柱侧弯?家长可观察孩子在弯腰时背部是否出现“小山包”,看看双肩是否明显不等高,可以做骨盆检查看看髂嵴连线与脊柱是否垂直,也可以观察孩子行走时是否出现摆动失衡。
对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患者,有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一级预防(轻度患者,侧弯角度20°以内):
姿势纠正:日常需时刻注意保持正确体态,无论是站立、行走还是坐立时,都要尽量让头部端正,双肩自然下垂并保持水平,胸部微微挺起,腰部挺直,避免长时间歪头、含胸、塌腰或单侧倚靠。
运动:可选择有助于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的运动,如游泳(自由泳、蛙泳为宜),水的浮力能减轻脊柱压力,同时锻炼全身肌肉。
书包重量建议:书包重量≤体重10%,且应选择双肩背书包,避免单肩背导致单侧肩部受力过大,加重脊柱负担。
二级预防(中度患者,侧弯角度20°-40°):支具矫正,一部分患者生长发育还未停滞,轻度侧弯可通过支具矫正回来。
三级预防(严重患者,侧弯角度45°以上):手术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