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苏鑫 通讯员 李小卫 菏泽报道
蝉鸣又起时,晨光正穿过山东能源兖矿能源万福矿井的井架。万福能源党群工作部的李小卫站在万福能源青年工作暨新入职大学生座谈会会场的角落,听着青年们说起入职一年的细碎故事——安全监察部的王鑫把安全培训从“名单核对”做成“避险指南”,同为一个部室的孙浩源在-950米巷道里从“跟屁虫”长成“安全尖兵”,调度室的李瑞婷爬煤仓测数据时说“成长没有捷径”——忽然就想起2003年那个盛夏,自己攥着派遣证站在北宿煤矿组干科门口的模样。掌心的汗、走廊里忽明忽暗的光、父亲年轻时的背影,与此刻会场里青年们发亮的眼睛重叠,她才懂:所谓传承,不过是旧时光里的青涩,在新岁月里长出了坚韧的模样。
这已是她在兖矿的第22个年头。从北宿矿锅炉房里攥着量杯的新手,到万福矿井党群部里记录故事的老兵,那些关于成长的答案,其实就藏在青年们说起的“第一次”里——第一次独立完成掘进面测量的紧张,第一次被师傅说“交给你我放心”的踏实,第一次处理故障时额头的汗。就像运转工区主管工程师韦节明在座谈会上说的:“刚入职时连设备参数都记不全,现在能独立处理故障还带徒弟。”这话也让她想起自己刚转做水质化验时,对着比色皿反复问师傅“刻度怎么看”的日子。所有从“职场小白”到“业务能手”的蜕变,都藏着“把小事做透”的笨功夫。
万福能源从来都是片惜才的土地,如今看着“韦节明”们的成长,她更加明白,是企业为青年搭起“师傅带徒”“岗位练兵”的平台,是当青年说“想试试”时,总有人说“我帮你”。就像这次座谈会上,副总政工师李杰的嘱托总在他耳边:“找准定位、做好规划、踏实肯干”。这十二字里,藏着万福能源对青年最实在的期待,也藏着他们这些老职工走过的路。
刚入职时,她总觉得“医学检验转水质化验”是落差。直到跟着师傅化验炉水练了三个月——蒸汽烫红指尖时的慌乱,试剂加错顺序时的懊悔,反复核对数据到深夜的疲惫——才慢慢懂:所谓“定位”,从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企业需要什么,我能补什么”。就像对面坐着的现在的青年们,王鑫、孙浩源把“学生时代的认真”变成“安全培训的细致”和“井下安全的敏锐”,都是他们在企业需求里找到自己的坐标。副总政工师说“结合企业需求和个人特长规划路径”,其实就是让个人成长的根系,扎进企业发展的土壤里。
韦节明的分享里有个细节更让她心头一热:“刚入职时记不全参数,现在带徒弟。”清楚记得,2023年5月6日兖矿能源新闻宣传座谈会上万福外宣稿件0篇空白时的情景,她当即给自己定了“一个月后要实现零突破”的目标。2016年北宿矿关井那天,副矿长哽咽着说“北煤人走到哪里都是好样的”,后来矿业工程公司成立,同事们带着赖以生存的“工具”与“傲气”走向新岗位——那是“踏实肯干”的信物。现在看青年们的故事,孙浩源在-950m巷道里复核整改结果,李瑞婷第一次独立爬上40m的煤仓顶部实地测量,不正是他们当年“在基层攒资本”的模样?所谓“机会”,从不是突然砸下来的馅饼,是“当它来临时,你接得住”的底气。
座谈会快结束时,有个青年问:“怎么才能像韦工您那样成长?”韦节明笑着说:“你看咱们井下水仓清淤,刚开始可能就清出一铁锹煤泥,看着不起眼。但每天清一点,坚持一个月、一年,整个排水系统都能始终保持顺畅。成长就和这清淤一样,急不得,得一点点攒。”是啊,万福矿井的建设者们——他们当年在简易工棚里画图纸,在泥泞工地上测坐标,不也是“每天一点点,每天解决一点问题,每天攒下一点经验”?现在的万福,井架高耸,设备精良,但“惜才”的初心没变:给肯学的人机会,给肯干的人平台,给坚持的人掌声。
入职22年的时光告诉她:所谓“不平凡”,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是王鑫把百场培训做成“安全防线”的坚持,是韦节明从“记不全参数”到带徒弟的积累,是一代又一代人把“企业需要”当成“我要做到”的默契。
蝉鸣未散,晨光常新。他们这代人把不服输的精神装进岁月,青年们正把万福的故事写进未来。而成长的答案,从来都在这样的传承里——在矿井的轰鸣声中,在青年的脚步声里,在每一个“把今天的事做好”的平凡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