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劳动者 | 为13趟列车“体检”,货车检车员一天“蒸”战9小时

大皖新闻讯 7月20日,入伏首日,皖北大地被滚烫的阳光炙烤着。刚过早上8点,气温已直逼30℃。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北车辆段阜阳下行运用车间出发作业场,一股股灼人的热浪早已在钢轨间升腾。

铁路货车检车员许永强正在仔细检查车辆走行部的配件。张建摄

“二组准备始发10道,27225次列车编组59辆……”8时11分,对讲机里传来指令。青年检车员许永强紧了紧安全帽,大步踏入“战场”——露天列车检修现场。几乎就在踏入作业区的瞬间,热浪如同实体般迎面撞来,许永强额头的汗珠瞬间滚落,工作服前胸后背迅速洇开大片深色的汗渍。

等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后,许永强用袖口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抄起沉重的检车锤和手电筒,俯身钻入了不足0.8米高的车底。弯腰、探身、敲击、细看……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列车医生”,在闷热狭窄的空间里,为每一节车厢进行细致的“体检”。车底的空气仿佛凝固,混合着钢铁、机油和尘土的味道。汗水顺着鬓角、脖颈不断流淌,滴落在滚烫的钢轨和碎石上。

专注的“听诊”带来了关键发现。“班组长,机后第57位车辆的加速缓解风缸连接管出现裂损,请确认!”许永强敏锐地捕捉到车底异常的气流声,经过仔细排查,在连接管弯角处找到了一道细微却危险的裂纹——这直接影响列车的制动力,关乎行车安全。班组长张建火速确认后,立即联系列检值班员进行扣修处置,隐患被及时排除。

下午15时,室外温度已达37℃,站场内的体感温度更是惊人。刚完成第9趟列车的检修,许永强的工作服已被汗水反复浸透又烤干,结出了白色的盐渍。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第10趟列车的检修任务又接踵而至。

“永强,喝瓶冰镇盐汽水降降温!”车间代理技术员樊军和班组长张建顶着烈日送来了“清凉”。许永强接过,仰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个精光。他用湿毛巾用力擦了擦脸,黝黑的皮肤下透出被高温蒸出的红晕。使劲拽了拽紧紧黏在身上的工作服,他再次弯腰拾起检车锤,义无反顾地走向下一列车。汗水很快又浸湿了头发,大滴大滴地砸向地面,工作服再次紧紧地“趴”在了他的背上。

“我们货车检车员,全是露天作业。”代理技术员樊军指着密布列车的站场解释道,“列车密集到发时,站场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里面的温度比天气预报的还要高出20多度。”为了印证,樊军拿出点温计对准晒得发白的车体轻轻一点,屏幕上立即显示出59.6℃。

19时51分,当日最后一趟列车的检查终于结束。许永强拖着疲惫但稳健的步伐离开作业现场。夕阳余晖下,他身上的工作服依旧湿漉漉地贴在身上。他再次拧开一瓶矿泉水,一口气喝干,这才走向作业场准备交班。

这一天工作的9个多小时里,许永强在近60℃的“蒸笼”站场中,步行超过12公里,钻爬车底百余次,为13趟列车进行了“体检”,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置了27件车辆故障。这一天,他喝掉了11瓶水,用湿透的工作服和坚实的脚步,默默守护着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刘子君

编辑 许大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