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河北博物院北区二层展厅内光影流动,由河北博物院推出,Mousa缪萨科技文化策划的“共鸣·河博幻象:数字艺术快闪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场以“交互”与“体验”为核心理念的展览,精选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以沉浸互动式数字艺术为载体,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以科技与历史结合的全新方式让‘老宝贝’们‘活’起来。”策展人张植蕙站在展厅内,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着此次展览的相关情况。“这五组数字艺术装置,融合了3D扫描、动作捕捉、激光感应、全息投影、AI生成等技术,探索文物的当代表达方式。大家通过肢体动作、触摸等互动方式,就能与文物‘共舞’,听它们穿越千年的心声。”
《博山炉·时空交响》前,倒悬的“仙山”在观众掌心微光触发的激光感应下缓缓“苏醒”,激光勾勒的山峦间光彩流溢、虚实相生,再现汉代“天人合一”的深邃哲思。《鸟篆·光影之间》的墙面与装置成为一幅流动的画布,参观者只需挥动双臂,错金银鸟篆文铜壶上的鸟篆文字和动物纹带便会在光影中生动流转,呈现出似书似画、灵动绚丽的奇幻景象。河北师范大学学生王璐激动地举着手机拍摄自己与文物的互动瞬间,她说:“以前看文物总觉得隔着层玻璃,今天伸手就能感知它们,跟它们跨时空互动,太奇妙了!”
在《铜骰·历史碎片》互动区,五岁的小朋友卫若阳头戴耳机,手握游戏柄,正聚精会神地看着AI生成的文物视频,沉浸在文物故事中。参观者通过虚拟投掷十八面错金银铜骰,便能随机触发不同的历史碎片,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互动中了解河北博物院的丰富院藏、体悟文物承载的历史文明。
“看,我变出了长信宫灯!”《姿态·博古对话》区,参观者们排着队等待体验互动。他们以肢体语言激活沉睡千年的文物记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该装置运用动作捕捉互动技术,实时匹配院藏文物。当参观者以动作姿态引导全息投影的粒子舞动时,粒子便幻化为与互动者形态相似的文物影像。参观者舒展双臂,全息粒子便聚合形成长信宫灯的轮廓;若举手挥舞,屏幕即刻切换为精美的透雕双龙白玉璧,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成了展厅内最鲜活的背景音。这场文物与当代的深度对话,突破了传统文物展览的静态模式,让尘封的文化遗产变得可感、可触。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徐 畅 田 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