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5mm 要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

林小娜 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钱江院区(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

点开患者张女士传来的简讯,难掩喜悦,一颗牵挂已久的心也随之落下。在医学的字典里,“不可能”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张女士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婚后对自己什么时候生宝宝一直想着顺其自然,并未特别放在心上。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36岁那年,由于月经不规律,加之一直没怀孕,她心里预感不太对劲,决定到杭州来系统复查一下,于是找到了我。

彼时的她体重达到97kg(BMI35.6)。大体重、月经不规律、不孕,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我让她先去做个B超,看看子宫内膜厚度。

结果显示,她的子宫内膜厚度达18mm。一般来说子宫内膜最厚在14mm以内,超过15mm就要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

之后的病理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判断。尽管确诊给了张女士沉重一击,不过她很快调整好心态,将重心转向治疗。

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并不困难,如果没有生育需求,常规治疗切除子宫及附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保宫保育的治疗需要具备特定条件,比如分子病理提示低风险、对孕激素敏感等。

幸运的是,经过严格评估,张女士的情况可以尝试保宫治疗。但未来能否成功生育,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守战就此打响。

口服孕激素药物是首选的保守治疗方式,通过高效的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和癌细胞的生长。但第一个月的药物治疗下来,内膜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争分夺秒“逆转”病情,提高胜率,我查阅了大量文献、指南,结合自己过往在子宫内膜疾病和相关宫腔镜手术中的诊疗经验,制订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冒险”的方案:在宫腔镜下,对肿瘤病灶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单点电切,其他更为广泛的部位配合冷刀刮除。但这对手术操作要求极高,既要最大程度地缩小病灶,以增加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又不能过度损伤子宫黏膜,否则很可能造成宫腔粘连,影响后续受孕。

随着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效果很快显现出来。张女士的子宫内膜厚度迅速变薄,恢复到0.7mm的正常范围内。与此同时,在营养/减重门诊的科学健康管理下,她成功减重近40斤。

肿瘤初步得到控制后,我又为张女士放置了曼月乐宫内节育器,通过局部释放孕激素,进一步减轻全身用药的剂量和副作用。同时,辅助生育相关的促排卵、取卵、冷冻胚胎等流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同步开展,最大限度地为受孕争取时间。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后两到三个月才可以考虑怀孕,但通过放置曼月乐环,我们把做试管婴儿的步骤前移了,在取环前就完成了胚胎冷冻。取环后过渡了一个月,就可以直接进行胚胎移植了,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和复发风险。

终于,在去年10月,张女士成功受孕。漫长的孕期她一路“绿灯”通行,并于今年7月初,足月顺利诞下一男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