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5日讯连续三年校级奖学金、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上岸北京化工大学,他是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学子李振恒。
李振恒同学以GPA3.80/5.0(专业排名前 7%)的优异成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获校级奖学金。主修课程中,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科目均分突破90 ,扎实的理论功底为他的科研与竞赛之路奠定基石。他说:“课堂是创新的起点,吃透每一个公式,才能在项目中游刃有余。”
李振恒大二参与校级大创项目《菠萝削皮机》,担任第二发明人。他自学SolidWorks动力学仿真技术,优化自适应刀头等核心机构,独立设计12组关键零部件。创新提出"S型加减速曲线"方案,将削皮效率提升40%,厚度误差控制在±0.3mm内。带领团队完成样机制作与500组测试,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ZL202420861497.5),实现从理论到产品的突破。最终主导完成设计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ZL202420861497.5)。这场持续8个月的专利攻坚,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学术成长。这段经历不仅让李振恒掌握了CAD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技能,更在复试中成为展示工程能力的“敲门砖”。李振恒用行动证明:优秀的本科生,完全可以成为导师的科研助理。
李振恒带领团队设计智能仓储分拣系统,将机械结构与自动化算法结合,实现分拣效率提升30%,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他坦言:"竞赛不是镀金,而是验证能力的试金石。"每一次熬夜改方案,都在逼自己突破极限。
作为团队项目核心成员,李振恒独创“任务树”分工法,带领小组高效完成复杂机械设计作业,获课程最高分;组织班级学术沙龙,分享SolidWorks建模技巧,推动形成“互助共进”的学风。暑期,李振恒同学赴智能制造企业实习,参与自动化产线升级项目,独立完成PLC控制模块调试,解决产线频繁卡顿问题。企业导师称赞:“他能将课本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潜力无限。”
在考研择校阶段,李振恒同学深入了解北京化工大学机械专业的科研方向,发现其“智能装备设计与仿真”领域与自身专利项目高度契合。面试中,他围绕菠萝削皮机的创新设计、测试数据及竞赛经历展开论述,展现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清晰的科研规划,最终赢得考官青睐。他总结:“本科成绩是门槛,专利与竞赛是差异化优势,而持续的热情才是打动导师的关键。”
心向璀璨,行必至远!李振恒用三年时间证明:院校背景从不定义未来,真正的光芒源于日复一日地深耕。愿每一位追梦者,如他一般,以专利为矛、以奖学金为盾,在机械的星辰大海中,闯出自己的广阔天地!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4个本科专业。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培养,狠抓学风建设,通过搭建基础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产学研合作、学术交流等“五维实践平台”,学生就业率连年名列学校前茅;学院多次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临沂大学学生就业、考研工作先进单位。(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