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团队联合心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心脏黏液瘤患者实施烟台首例“超快通道麻醉”支持下的心脏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缝皮时便恢复自主呼吸,评估生命体征平稳后拔除气管导管。此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麻醉理念,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标志着毓璜顶医院心脏外科医疗技术迈上新台阶。
精准麻醉方案护航复杂手术
56岁的付先生被诊断心脏黏液瘤,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黏液瘤切除手术。术前,医院麻醉科与心外一科郑磊主任团队充分考虑付先生身体状况,制定了“超快通道麻醉”下的手术方案。
术中,麻醉科主任马加海、副主任李志与辛成健医生协同实施精准麻醉控制,采用短效靶控麻醉药物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精确调节麻醉深度、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减轻呼吸损伤,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液分离回收技术减少异体血输注,同时全程用经食道心脏超声、脑氧饱和度、心排量等先进技术监测患者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为患者保驾护航。手术缝皮时,付先生即恢复自主呼吸且循环稳定,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转入心外监护室观察。同日,另一例78岁心脏黏液瘤切除的患者也按此麻醉方案平稳苏醒,拔管后送至心外ICU观察。目前两位患者均顺利康复中。
技术突破:从“慢速列车”到“复苏高铁”
据马加海介绍,“超快通道心脏麻醉”是心脏麻醉领域的重要突破。通过优化麻醉策略实现术毕苏醒、加速康复,提高患者预后。2022年,烟台毓璜顶医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心脏加速康复外科(ERAS),“超快通道心脏麻醉”是加强版的心脏外科ERAS,其成功实施表明心脏麻醉从传统深镇静、延迟拔管向精准化、快速康复转变。
“传统心脏麻醉如同慢速列车,患者需长时间呼吸机及药物支持;而超快通道让患者搭上‘复苏高铁’,显著加速康复进程。”马加海形象地阐释此技术价值。
攻坚克难:多学科协同破译复杂方程式
心脏手术是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涉及高精度解剖、体外循环管理、精细缝合等技术,任何微小失误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传统麻醉模式难以实现早期拔管。“超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技术应用,通过个体化精准麻醉控制及多团队的协同合作,加速患者苏醒,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李志强调:“这项技术是对医疗团队专业能力和协作效率的全面考验。唯有外科精细操作、麻醉精准调控、护理快速响应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术中安全与术后速效的统一。”
目前,在国内仅有阜外医院等几家医院心脏中心开展该项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烟台毓璜顶医院构建起成熟的心脏手术快速康复体系。未来,随着超快通道麻醉逐步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等复杂手术,更多患者将享受到“术中无感、术后早醒、康复提速”的优质诊疗服务,该技术的开展为烟台心脏麻醉水平提升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