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法院判决明明白白,可六年多了,按协议如期关闭奶牛养殖场的西安市东查村史老先生,却至今未拿到全部补偿金。他不理解,为啥未央区汉城街道办签协议时痛痛快快,支付补偿金就这么难。
配合禁养
干了快20年的奶牛场关了
史老先生今年已82岁高龄,从年轻时起,就养过牛,后在本世纪初,从三四十头奶牛养起,近二十年间,发展到了二百多头,除了奶牛饲养,他的养殖场还从事良种繁殖,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等。老人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创办的利民奶农专业合作社,平均每个月能产出八九百斤鲜牛奶,靠着售卖牛奶所得的收入,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2018年8月的时候,为了配合区上决策,和汉城街道办签订了养殖场的关闭协议,按协议约定,我如期关闭了养殖场,可街道办答应给的补偿金,却迟迟未能兑现,”6月23日上午,老人拿着当年签订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户关闭协议书(以下简称关闭协议书)”无奈地说。
这份关闭协议书显示,利民奶农专业合作社当时占地21亩,存栏239头奶牛。根据协议要求,养殖场必须在2018年8月30日前清栏关闭。同时,依照相关补偿政策,史老先生可获得1700100元补偿金.,其具体约定为“协议签订后两日内先领取补偿款100万元”,在经街办确认并由区上验收通过后,“两日内向街道办领取剩余款项700100元”。然而,这份盖有街办公章的协议,却并未令老人在按期关闭养殖场后拿到应得补偿金。
补偿金尚在“审批”
法院终结执行
“因为要遵守协议约定,所以那些奶牛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了,后来为了生计,就改造成了库房……”老人带记者来到当年留下来的场房前,向记者介绍哪些是草房、哪些是料房——而今,都已改造成了对外出租的仓库。
由于有街办的协议在手,老人以为可以很快就拿到补偿款。可约定的时间已过,他的补偿款还没有着落。老人开始去找街道办催要,但得到的回复不是补偿款未拨付到位,就是资金紧张,始终没有结果。
无奈之下,他一纸诉状将汉城街道办事处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2022年12月29日,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作出判决,责令被告汉城街道办于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按关闭协议书约定,向原告支付补偿款1700100元及利息。
然而,法院判决生效后,老人依然未得到补偿款。几次去街道办讨要,也还是无果。于是,他向西安铁路运输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记者从该法院2024年9月中旬作出的执行裁定书看,该院曾多次前往汉城街道办督促其履行生效判决义务,但由于街办正在办理财务审批手续,资金审批尚需一定时间,暂不具备履行条件,遂将该次执行终结。
汉城街道办:已支付十万元 后续将加快进度
见强制执行也要不回来补偿款,老人开始通过拨打12345市民热线等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呼吁。终于,在2024年年底去找街办时,有工作人员告诉他,该区已开过专题会,钱只要拨下来,就会立即拨给他……
2025年年初,他收到了汉城街道办支付给了他10万元补偿款。
对于老人索要补偿款一事,记者采访了汉城街道办。该办综合与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李涛在看过关闭协议书后称,当时签字的是街道办孙主任,目前已调往其他单位,据他了解到的情况,此事属实,并介绍当时关闭养殖场,是为了禁养工作的需要,其有利于遗址区的保护与发展。针对补偿款何时支付,他表示由于近年来街道办各方面发展较快,生态建设等投入多,资金缺口大,除了之前支付的10万元外,后续将加快进度,争取尽早履行支付补偿款的义务。 华商报记者 潘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