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520”是告白的日子,在钢轨探伤的世界里,也有一段长达35年的深情“告白”。1990年8月,卓权祥怀揣着对铁路事业的憧憬,成为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工务段桂林探伤车间轨头探伤工区的一名钢轨探伤工。从此,他与钢轨开启了一场漫长而浪漫的“恋爱”之旅。
35年时光流转,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小子,如今已成长为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级技师。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痕迹,皮肤被晒得黝黑,头发也变得半白,可探伤领域里,他却绽放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这份工作炽热的爱。
寒来暑往,卓权祥始终坚守在探伤第一线。烈日炙烤下,钢轨烫得能煎鸡蛋,他弯腰专注地检查;寒风呼啸时,冷得手指都快失去知觉,他依然坚定地行走在铁轨上。在练功场、测试房里,总能看到他专注钻研的身影。话不多的他,用行动赢得了同事们的敬佩,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卓大师”。
在这场与钢轨的“恋爱”中,卓权祥不仅自己爱得深沉,还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他喜欢和青年职工围坐在一起,像聊家常一样探讨探伤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探伤工作的一腔热血和对探伤工艺的不懈追求,始终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卓权祥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无穷。他带领着团队不断突破自我,将工作室打造成培养人才的摇篮。他就像一盏明灯,用匠心精神照亮团队成员前行的道路,让探伤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恋爱路上总会有坎坷,工作中也不例外。当得知钢轨探伤仪因体积大无法放置在双轨车上随车携带时,卓权祥二话不说,一头扎进工作室。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终于成功研发出便携式钢轨探伤仪。这个“恋爱成果”,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铁路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咱们这行,差之毫厘,列车安全就危在旦夕,必须严谨。”这是卓权祥常挂在嘴边的话。日常工作中,“卓工长,这个部位的波形有点不对劲。”这样的求助声经常响起。而每次,卓权祥都能迅速给出专业指导,他的专业和严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徒弟张超就是被这份热爱与匠心深深打动的人之一。从最初对这份工作的抵触,到后来的深深热爱,再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张超感慨道:“跟着卓大师学习,我不仅学会了探伤技术,更学会了如何用心对待工作。师傅的匠心精神,让我也爱上了这份工作。”
卓权祥还有个特别的习惯——记录“钢轨病历本”。泛黄的笔记本里,详细记载着每一段钢轨的“病史”,翻开它,就像翻开一本钢轨伤损的家族史。每一页,都写满了他对工作的严谨与执着,见证着他与钢轨这场“恋爱”的点点滴滴。
35年,时光不老,热爱依旧。卓权祥用行动诠释着,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坚守;因为热爱,所以奋力逐梦;因为热爱,所以匠心锻造。他与钢轨的这场“恋爱”,还将继续书写下去……(李国星 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