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综合法案》,宣布推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的实施。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企业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监管趋势的广泛关注。致同专业技术部主管合伙人储燕涛指出,此次调整并非政策“倒退”,而是欧盟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企业现实压力之间寻求平衡的关键举措,释放出多重信号。
欧盟ESG规则调整的核心变化
1.适用门槛提高
CSRD:适用范围从“员工超250人且净营业额超4000万欧元的企业,以及所有上市企业”,调整为“员工超1000人且净营业额超5000万欧元”,约80%原适用企业被豁免,中小型上市企业压力显著降低。
CSDDD:尽职调查范围从全价值链缩减至直接商业伙伴,监测频率从每年一次放宽至每五年一次,仅在有明确证据时触发临时评估。
2.合规期限延长
尚未开始报告的企业合规期延后两年,既第二、三批次企业报告义务延后两年执行,并取消对企业从“有限保证”过渡到“合理保证”的鉴证要求,大幅降低合规成本。
3.披露要求简化
减少数据披露点,聚焦关键指标,避免企业陷入“过度披露”困境,提高报告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储燕涛指出,此次规则调整反映了欧盟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考量,但并不意味着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有所动摇。相反,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她认为,欧盟ESG规则调整释放出以下重要信号:
1.增强政策灵活性
欧盟通过推迟法规实施,显示出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以确保企业和监管机构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适应新要求,减少执行阻力,体现治理智慧。
2.平衡企业负担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调整受管辖企业的门槛,中小型企业负担减轻,得以聚焦核心业务,而大型企业则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储燕涛强调:“减负不减标,欧盟仍坚守可持续发展内核,但更注重政策可行性。”
3.提高规则可操作性
通过减少披露数据点,减少不必要的披露要求,使企业更专注于关键可持续发展指标,提高报告质量和实用性;同时,简化尽职调查流程,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并确保尽职调查的有效性。
4.强化监管针对性
提高适用门槛,有助于监管资源向对气候环境影响最大的企业倾斜。同时,通过《电池与废电池法》等产品法规,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形成“精准治理”格局。
5.巩固欧盟全球领导地位
欧盟通过规则优化,推动国际标准协调,扩展ESG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导地位。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储燕涛指出,欧盟规则调整对中国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短期内合规压力有所缓解,但长期仍需关注法规动向,提升ESG透明度。中国企业需从以下维度发力:
1.动态追踪规则变化
中国企业,特别是与欧盟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需密切关注CSRD和CSDDD最新进展和豁免范围,评估自身是否仍需履行义务,避免合规盲区。
2.构建ESG数据管理体系
引入“财务重要性”阈值,聚焦核心指标披露,同时充分利用缓冲期完善内部统计系统,为未来强制披露夯实基础。
3.提升ESG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ESG管理体系,确保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有明确政策和执行机制。同时,加强对员工的ESG相关培训。
4.强化供应链韧性
对直接供应商要求碳足迹声明及再生材料比例证明,对次级供应商借助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溯源监控,打造全链条ESG合规生态。
5.技术赋能合规效率
应用AI与大数据技术,实现ESG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及风险预警,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响应速度。
6.探索创新实践
借鉴欧盟“效率优先”思路,将ESG融入核心业务,如绿色金融工具创新、低碳技术研发等,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欧盟ESG规则的调整并非“减速”,而是可持续发展航向的校准。致同将以专业之力,护航企业把握变局中的机遇,在合规与创新中迈向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