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也能超“迷你”,神经外科“钥匙孔”里精准拆炸弹

鲁网5月15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突发剧烈头痛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眉弓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相较于传统手术,采用的微创手术不仅切口小、隐蔽于眉弓中,几乎不影响外观,而且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脑组织。

随着眉弓锁孔、神经内镜等技术的成熟应用,青岛医院将微创理念广泛应用于脑肿瘤、功能神经疾病等领域,让更多患者无需跨市、跨省求医,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对“生命禁区”的精准诊疗。

“以前认为开颅手术要在脑袋上开个大洞,真没想到几乎看不出伤口。”康复的赵先生(化名)摸着眉上切口说。

几天前,赵先生在家中生气后突发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到青岛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进行颅脑CT及颅脑CTA检查,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病情非常紧急,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会导致大量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进一步威胁生命,需要尽快封闭动脉瘤,防止再出血,降低继发性脑损伤风险。

神经外科团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驻青岛医院专家、青岛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刘波教授的指导下,急症实施左侧眉弓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

手术照片

切口位置及骨窗大小

“这个手术就像通过锁孔修理精密仪器。”主刀医生神经外科负责人李玉金主任形容手术过程。通过4厘米眉弓切口和硬币大小的骨窗,手术团队在高倍显微镜下完成毫米级的精细操作。这种术式对医生的解剖功底和显微技术要求很高,既要彻底夹闭动脉瘤,又要避免损伤周围重要血管。

术后恢复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康复出院。随访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合。

疾病科普

颅内动脉瘤带有一个“瘤”字,但是它不是肿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壁局部的异常扩张,在血管壁上形成了像“气球”一样的东西,就像脑子里一颗定时炸弹,没有破裂时不被察觉,但是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

传统开颅需大面积暴露脑组织,而眉弓锁孔术借助天然骨缝建立通道,真正实现“精准拆弹”。

技术优势

创伤微小:切口隐于眉弓,骨窗仅2cm

恢复迅速:平均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保护脑组织:减少牵拉损伤,降低并发症

美观自然:避免传统开颅的剃发尴尬

神经外科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神经外科依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国家重点学科),以“精准、微创”为诊疗特色,门急诊救治兼备,涵盖颅脑及脊髓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神经重症、功能神经外科(阿尔兹海默病、颅神经等周围神经疾病、帕金森、梅杰综综合征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等。学科在神经系统肿瘤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脑出血的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显微神经外科,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梅杰综合征、癫痫、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病的神经调控治疗有独到造诣。

专家简介

刘波

坐诊时间:每周四、周五上午挂号科室:北大知名专家门诊-神经外科门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硕士。1993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常委总干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神经电生理学组第一届委员,北京市创伤外科学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学会重症、创伤、肿瘤颅底学组委员,北京大学神经外科学系委员、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医疗器械分会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外科学委员。

擅长:神经外科专业。擅长神经系统肿瘤、颅脑损伤、脊柱脊髓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等。(通讯员 刘裕)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