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人为善丨一场无声的温情接力 他们帮游客开启寻房“加速度”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寻找丢失证件,领取寄存的行李箱,帮助找不着妈妈的孩子……2025年的五一假期,开封博物馆的志愿者们还是那么忙碌。

5月2日,当暮色开始笼罩开封博物馆的仿宋建筑群,一位特殊的游客急匆匆地来到服务台向志愿者寻求帮助。他一边急切地打着手势,一边拿着手机用力比划,嘴里还发出让人难以理解的“哦,啊”单音节,脸上满是焦急。

见状,志愿者宋军连忙上前询问。经过一番耐心沟通,原来这位李先生是来自新乡的游客,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用语言正常交流,他想请志愿者帮忙在附近找一间价格合适的民宿。

得知李先生的需求后,宋军、刘瑞玲、王艳君三位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围在服务台前,手机屏幕的光亮映照着他们紧锁的眉头,一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寻房行动”就此拉开帷幕。李先生紧紧攥着写满沟通记录的便笺纸,目光在志愿者与手机之间来回游移,喉间不时发出因焦虑而产生的低沉声音。

这是黄金周闭馆前的一场温情接力。当其他游客陆续离场时,宋军、刘瑞玲、王艳君三位志愿者仍在为特殊求助者奔走。手语沟通的障碍被手机备忘录打破,宋军快速滑动着订房App,将筛选出的房源信息逐条转录;刘瑞玲同步拨通第7通咨询电话,嗓音已有些沙哑;王艳君则将周边三公里内所有青旅、民宿的实拍图全部截图保存,供李先生比对手势确认。

“当时看见他满头大汗,我们知道这事儿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找个住处。”志愿者王艳君回忆道。在连续遭遇“满房”提示后,三人启动“民间通讯录”,通过熟人网络挖掘潜在房源。最终,在经过一小时的电话沟通后,距博物馆步行仅10分钟的一个家庭民宿亮起“空房”提示,当手机屏幕上跳出152元的实惠价格时,李先生双手合十,对着志愿者连鞠三躬,以表达他内心深深的感激。

这份无声的谢意持续发酵。5月3日开封博物馆一开馆,身着整洁衬衫的李先生带着满满的谢意重返博物馆。通过打字志愿者们了解到,他回到民宿后就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了朋友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善意。

在开封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站,这样的温情时刻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服务台的针线盒记录着为游客缝补背包的细致,磨损的旅游地图见证过为迷途者规划路线的专注,而那本被汗水浸湿的便笺本上,还留着为海外游客翻译方言的注音符号。

“帮助特殊群体就像破解立体拼图,需要调动所有感官。”志愿者宋军展示着手机里新下载的手语教学App说,“现在我们正跟着视频学基础手语,希望下次就能直接对话了。”

当最后一批游客踏着闭馆铃声离去,寄存的最后几件行李被志愿者们小心取出,那盏始终亮着的服务台顶灯,恰似这座古城温暖有力的心跳,传递着无尽的温暖与爱。

编辑:谭敏审核 :刘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