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舒海峰准时打开琴盖,修长的手指轻轻放在琴键上方,对着台下微微一笑。悠扬的琴声流淌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家餐厅。
很少人知道,台上演奏的帅气小伙获过多项国际大奖,是钢琴大师郎朗的爱徒,同时也是一名孤独症青年。他即将迎来20岁生日,这20年追光之路布满荆棘,却阻挡不了他在琴声中勇敢地逆风而行。
哪怕是“星星的孩子”,也要做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不屈服命运的宣判 寻找黑夜里的光
眼前的舒海峰眸子里有光,站得笔挺,带着明亮的笑容。如果要说他跟同龄人有什么不一样,那或许是特别有礼貌,特别谦逊,说每一句话都会很认真。
很难想象得到,三岁那年,舒海峰被确诊为孤独症。
“存在注意力缺陷,没有主动语言,伴随着手部神经发育障碍等问题,要做好一辈子陪伴的准备……”医生在诊断书上冷静地写下评语。
命运的判决,对全家人来说都如同一个噩梦。但父母和长辈们做了决定:不逃跑,不放弃,在黑暗中寻找光亮。“我们的孩子与众不同,但也是上天赐予的一份礼物……”
从此,科学干预、康复训练、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外婆带着海峰远赴青岛接受系统训练;妈妈辞掉工作,两地奔波,只为多陪伴孩子。
在每天的日记里,葛芳芳从不写痛苦,只写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今天他会玩沙子了。”“今天他拉着我的手,看了我一眼。”那些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对这家人来说,却弥足珍贵。
对孤独症孩子来说,就连正常说话也并非易事。为了锻炼声带,海峰从小练习吹纸片、吹蜡烛。四岁那年,海峰第一次听到钢琴声,便停下了脚步,怔怔地站着,眼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专注。
抱着一线希望,家里买了一架钢琴,作为辅助干预手段。海峰的音乐之路从此悄然开启。
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海峰学琴,比普通的孩子艰难太多太多。
因为肌无力,他的手指一直是卷曲的,连竖大拇指的动作都无法完成;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会有不停跑圈、推拉门、开关抽屉等孤独症孩子特有的刻板行为;一首简单的练习曲,要反复弹上百遍。
家人陪着他,一个音一个音地抠,十年如一日;晚上等海峰睡着了,外婆给他的手指一根根按摩,帮他慢慢舒展开。
最初就在小区一户教钢琴的老师家学琴。“我们啥也没想,不期盼他学得多好,只知道他每次上课后都没哭,这就已经很好了。”葛芳芳说。
直到9岁时,海峰才学会了识谱、将手指立起、增加手腕力量等。
在练琴这件事情上,舒海峰懂事得让人心疼。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还会自己在网上找曲子练习。每天练琴4至6小时,一年365天,逢年过节,甚至生病都从未间断。
10岁,舒海峰第一次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十级考试,家人不能陪同,他深吸了一口气,勇敢地第一次走进封闭考场,独立完成了考试。
成绩公布,通过!全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他们深知这一切有多么不容易。
当海峰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孤独症患者……
舒海峰7、8岁时,葛芳芳带他去办了残疾证。平时的生活很简单,弹琴、上学,通过长期康复训练,他和大多数孩子看上去并没有差别。
直到有一天,小区里有位奶奶问葛芳芳:“为什么你家孩子走路有点‘飘’?”原来,因为患病的原因,海峰腿部神经发育存在一些问题。
这时,12岁的舒海峰才意识到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葛芳芳没有瞒着孩子,回家后她拿出残疾证,告诉儿子什么是孤独症。男孩哭了,他不敢相信自己是“残疾人”,是“孤独症”。葛芳芳心疼地搂着儿子一起哭,但她也明白,儿子必须要经历这一刻的痛苦。
哭过以后,妈妈对舒海峰说:“如果你希望看起来跟别人一样,那以后就要多加练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海峰点点头,于是,他们一起去公园、街上观察不同人行走的方式,反复训练。海峰每天坚持做一百个深蹲,葛芳芳也陪着一起做。
十几年的走路习惯被改过来了!海峰不仅能正常走路,而且每一步都走得很有力。葛芳芳非常骄傲,“你看,他现在走路的样子特别帅,对吧!”
2014年,海峰进入“郎朗的音乐世界”钢琴培训,更是如鱼得水。在三四百名小学员中,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得到了郎朗父亲的关注和指导,还会单独布置作业。“别人是学曲子,海峰是吃曲子!他一点也不比别的孩子差,在钢琴方面,甚至更强!”郎爸的话鼓励了舒海峰一家。海峰更是没日没夜地练琴。13岁时,他因优异成绩入选“郎家军”,得到郎朗的指导,此后还多次担任郎朗全国巡演嘉宾,来到有数千人的舞台演奏。
走上世界舞台 与郎朗合奏
舞台,是舒海峰心里的星辰大海。
2021年,北京冬奥倒计时300天庆典。16岁的舒海峰受邀与恩师郎朗四手联弹《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郎朗骄傲地向全世界观众介绍海峰,“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人……”
台下掌声雷动。台上的少年神情专注,手指在琴键上飞舞。
“这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葛芳芳在后台看得热泪盈眶。她早已悄悄脱下高跟鞋,屏息凝视,生怕不小心发出一丝声响打扰到儿子。
而舒海峰的人生高光远不止于此。
2023年12月,他送给了自己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在广州举办了人生首场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
十五首曲目,四个月苦练,每一首都烂熟于心,演奏时连谱子都不用带。演奏到激昂处,舒海峰眉眼坚定,手下利落;婉转处,他如沐春风,琴声温柔缠绵。
他坐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中央微笑着,完全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人群中有观众默默落泪——因为他们看到一个曾被命运宣判了“无期”的少年,靠着热爱、努力和亲人的陪伴,穿过了无边黑暗,绽放出自己第一无二的光芒。
在音乐厅中央,在万众瞩目中,舒海峰终于成为了那个最闪亮的自己。在医生写下诊断书时,葛芳芳完全没有想过舒海峰能够取得这样闪光的成绩。但她也清楚地知道,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用琴声点亮黑夜 做最闪亮的那颗星
2021年7月,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在海峰的社交平台账号主动加上孤独症的标签,并时常分享他练习钢琴的过程,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希望海峰的故事能给其他孤独症家庭带来信心和希望。”葛芳芳说。
视频记录下海峰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在高铁站,海峰刚学会用证件取车票,这时来了一位老大爷求助,他笑容满面地帮老人取票,彬彬有礼地递过去,对方一个劲地道谢。
两年前,18岁生日那天,舒海峰和妈妈商量后,一起将社交账号的名字由“孤独症钢琴少年舒海峰”改为“阳光舒海峰的钢琴世界”。
孤独症不再是海峰身上的标签,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的阳光青年。
如今的舒海峰,不仅可以独立出门,照顾自己,还有了一份固定工作。一家人从深圳搬来重庆定居,一家自助餐厅聘请海峰为专职钢琴演奏师,他每天都要去餐厅工作半小时到1小时。
台下熙熙攘攘,大家都忙着享受美食,即便听海峰演奏的顾客寥寥,他依然认真地弹好每一首曲子。因为他知道,音乐是自己的使命。
工作和练琴之余,健身、教课、练吉他……舒海峰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拓展生命的宽度,倾尽所有的力量用心地去生活。
第一个月领到工资,他请全家人吃了一顿柴火鸡。“今天我请客!”他主动跑到收银台前,付了201元。海峰开心地举着手机,将结账后的付款页面展示给妈妈看。男孩纯净的笑容和妈妈充满自豪的语气让人动容。这个暖心的举动收获了众多网友点赞,“真是懂感恩的小伙儿!”“难以想象这居然是孤独症孩子,好优秀好阳光啊!”这不是一顿普通的饭,而是一个孤独症家庭在历经命运的绝望和艰辛后,收获到生活给予的闪光的奖牌。
今年春节,海峰为家人们准备了红包和祝福,送到他们每一个人面前,深深地鞠躬感谢。“外婆辛苦了!”“爸爸辛苦了!”
未来还会有多少挑战,他们无法预知。但对舒海峰来说,一首钢琴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兜兜转转,只要坚定弹下去,就是一曲独一无二的华美乐章。
他用一双手,一颗心,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青春之歌,“哪怕我的前方是布满荆棘的道路,也要勇敢走下去!”——这就是当代青年的力量。
上游新闻纪文伶 邹飞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夏洪玲责编:石亨,李奇 审核:阮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