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美国挑起针对世界各国的关税战,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但美国政府官员仍在“甩锅”中国。日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北京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不可持续”,不仅损害中国,也损害世界其他国家。贝森特对中国出口的所谓“批评”完全歪曲了事实。中国的出口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更为各方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
中国出口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市场规律。国际贸易的诞生,来源于参与各方基于自身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交换,是内部市场向外部延伸的结果,形成全球供应链网络。农业发达的国家出口农产品,制造业效率更高的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出口服务,各方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出口优势资源通过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约束和合作理念的引导下,各成员努力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客观上也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中国出口是支持各国更低成本和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出口以机械设备为主,而这正是自身经济产业优势的体现。为什么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和中间品、零部件能够获得各国青睐?质优价廉是中国制造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其立足国际市场的根本。在保证较高品质的同时,中国企业持续优化产品全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缩短货物在途时间、降低中间环节流通成本,为供应链上下游各方创造了更高品质。而且,中国供应链畅通、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从中国购买商品,进口方无需担心供应链中断,也更少出现中国出口商不履约的情况,降低了进口方的整体运营成本。
中国出口的发展并非少数商品持续扩张,而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中国企业并未以先行者和自身规模经济优势垄断市场,而是通过跨国投资等方式与其他国家加强产业链合作。同时,中国企业持续投资新兴产业,积极探索新的贸易产品与合作领域,填补了全球市场供给的缺口,为各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海关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高端装备等高技术类中间品同比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中国企业对共建国家出口光伏产品超300亿元,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超12万台,支持了相关国家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伴随中国技术的持续进步,出口商品也有更多技术含量。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汽车并非是对传统汽车的简单替代,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多元和个性化的使用体验,大大拓宽了汽车的用途。
反观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参与方。但美国政府却以本国消费市场为筹码,使用关税工具对外施压,霸凌贸易伙伴,造成了全球性供应链重构和混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作为供应端的各国生产者,在担心需求波动的情况下,将不得不寻找美国市场之外的新合作伙伴,进一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最后损害的是美国消费者利益。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