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在河南省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有一位这样的历史教师——他几乎双目失明,却坚守讲台三十三载;他备课时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却独创了风靡课堂的“卢氏教学法”;他生活俭朴,却累计捐出17万余元资助学生。他,就是卢文建。一位用生命诠释“有爱就会有光明”的乡村教师。
少年追梦:从球鞋奖到“穷和尚”西游
1971年,卢文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小学时,校长许诺“考双百奖球鞋”。他不仅成了全校唯一获奖者,表彰方式更是轰动全村——校长带领师生队伍,敲锣打鼓穿越三个村庄为他颁奖。这份荣耀,在他心中埋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
“老师能给孩子们无穷的知识与快乐,真的太了不起了!”从那时起,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成了他坚定的梦想。
1990年,他如愿考入商丘师专,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不同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他坚信“行万里路”同样是学习。为了筹集旅费,他苦练快板书,靠着一技之长开始了“穷和尚”式的游学。
1991年暑假,他怀揣30元,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踏上了西行之路。在华山之巅冒雪呐喊,在临潼华清池假扮蒋介石,在荒郊野外遭遇小偷,也曾在暴雨之夜被修车铺拒之门外……一个多月,行程千里,体重骤降15斤。这段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眼界,也为他日后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素材。
师专毕业后,他主动放弃留城机会,婉拒高中挽留,一心回到急需教师的农村初中,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
借眼圆梦:当黑暗降临,爱是唯一的光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4年。因工作用眼过度加上一场高烧,卢文建视网膜脱落,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仅剩0.01。医生断言他“不可能再继续教书”。
“医生说我不能再教书,学校领导和家人也劝我病休或转岗,但我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更舍不得我的学生。”回忆起当年的抉择,卢文建语气坚定地说。
同学们说:“卢老师,我们离不开您!”
妻子张九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别怕,我愿意做你的眼睛!”
他想起自己曾给学生讲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贝多芬的故事。
…… ……
绝望之际,是这三股力量将他拉出了深渊。
“虽然眼睛不行了,但我还年轻……怎能甘心放弃?”怀着这份不甘与热爱,在妻子和学生“借眼”助读下,婚后第六天,他重返讲台。
备课,是一场“一个人的长征”。他需要提前数天请妻子或学生将教材、资料反复读给他听,直至几乎会背。随后,在脑海中精心构思、反复演练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吸引学生,他摸索出“扑克牌提问法”,让课堂公平而充满趣味;他将历史知识编成快板书、顺口溜,让枯燥的内容活起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这样总结。付出终有回报,他连续9年荣获县优质课一等奖,10次在全县教学水平测试中夺冠。央视的演播大厅,也曾成为他的历史课堂。
师生情浓:我们是彼此的光
学生,是他“最明亮的慧眼”。33年来,先后有4000多名学生为他助读4万多次。有学生顶风冒雨准时赶到,有学生在楼梯口争抢助读机会。一位学生说:“老师就是一本励志教科书,我们会从助读中获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是学生“心灵的灯塔”。他爱生如子,尤其关注贫困生和学困生。学生刘青文因家贫欲辍学打工,他鼓励其复读并承诺:“考不上,我赔你打工钱!”后来,刘青文成功考入武汉大学。学生卢红玲考上高中却无钱交学费,他拿出家中一年积蓄的1000元,谎称是“借款”,助她圆梦。
他坚持每天清晨五点半前到教室,坚持与学生一起跑操,在黑板上写下励志话语,为学生编写班歌、口号。他被学生誉为“励志教科书”,他改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坠子书版),激励了无数困境中的少年。
至暗时刻:秉妻遗志,继续前行
在他故事的每一个高光时刻,都离不开一个名字——妻子张九英。她是他生活上的依靠,工作上的搭档,精神上的支柱。然而,2021年,这位“家中和学校的顶梁柱”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
即便在病榻前,这对夫妻依然共同创作快板书,进行防疫宣传。2022年7月,身体已极度虚弱的张九英,执意陪丈夫最后一次登上央视舞台。2022年9月24日,她在卢文建怀中留下最后一句话:“我要走了……咱班的孩子等着你呢,快去吧!”终年53岁。
办完丧事的第二天,卢文建擦干眼泪,带着妻子的遗愿,再次走进了教室。
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2023年底,他被电动车撞倒,腰部骨折,医生要求卧床三个月。仅一个月后,他便架着双拐,忍痛重返讲台。如今,年迈的父亲又身患重病,他开始了学校、医院两地奔波的生活。
凡人不凡:初心如磐,光明不熄
31年来,卢文建从未无故耽误学生一节课。他坚持每天早上5点30分前走进教室,只为让学生早点起床读书;坚持课前提前3分钟进教室,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守时;坚持与学生一起跑操,从不提前一秒退场,只为让学生懂得坚持。
近年来,卢文建也开始尝试用手机听书软件备课,还开设了新媒体账号,利用业余时间答疑解惑、助学生圆梦,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很多人劝他:“可以休息了。”但他依然主动承担着四个班的历史课。他说:“这讲台系着孩子们的未来,系着乡村的希望,系着我一辈子的初心,还有妻子的遗愿。”
200多封学生来信、几千条问候信息、近千张贺卡,见证了这位“用生命做教育的老师”播撒的爱的种子。
从青丝到华发,从光明到黑暗,再从绝望到新生,他的世界失去了色彩,但他用爱为自己、为无数学生点亮了心中的光。
10月15日上午,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包括卢文建在内的四位河南人榜上有名。这份荣誉再次给了卢文建持续向前的力量,他说:“虽然眼睛看不清世界,但我的心因为这些孩子显得格外明亮,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学生不嫌弃,我决不愿离开我深爱的三尺讲台。”
编辑:申久燕审核 :莫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