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30日讯当96岁的管爷爷(化名)因反复胸闷胸痛来到青岛西海岸第二医院时,他的心脏正面临着“生死考验”——左主干开口85%狭窄伴重度钙化,这一被称为“心脏血管生命线”的病变,一旦进展为急性心梗,死亡率几乎接近100%。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介入团队,凭借精湛技术与创新器械,成功为这位超高龄患者实施超高危冠脉介入手术,为生命续航。
高龄叠加高危,“心”危机步步紧逼
近日,96岁的管爷爷(化名)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个月”入院。询问病史得知,老人不仅年近百岁,还患有支气管哮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尿酸血症等基础疾病,身体耐受程度远低于普通患者。
入院后,管爷爷的胸痛症状典型,医生高度怀疑“不稳定型心绞痛”。10月22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揪心:左主干开口狭窄达85%,且为高钙化病变,其余冠脉血管也存在不同程度狭窄。
(术前造影)
“左主干是心脏供血的‘总开关’,开口处狭窄85%意味着心脏供血已严重不足,再加上重度钙化,病变极不稳定。”心脏中心主任解释道,“这类病变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冠脉搭桥手术,但管爷爷已96岁高龄,家属担心他无法承受开胸手术的创伤,坚决拒绝搭桥,同时迫切希望通过微创的介入手术缓解病情。”
一边是随时可能进展为急性心梗、死亡率近乎100%的高危病变,一边是高龄患者对手术耐受度低、家属拒绝传统搭桥的诉求,诊疗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团队攻坚,创新技术破解“钙化难题”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再难也要为老人争取生机!”心脏中心首席专家带领团队反复研讨病情,结合患者身体状况、病变特点及家属意愿,最终决定为管爷爷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介入团队在导管室严阵以待。手术开始后,指引导丝顺利送至左冠回旋支及前降支远端固定,团队首先选用2.5x20mm预扩球囊对左主干开口病变进行扩张。然而,由于病变钙化程度过重,预扩球囊扩张效果并不理想。
(冲击波球囊进行扩张)
关键时刻,团队通过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发现,管爷爷左主干开口的钙化范围超过 270°,属于极重度钙化病变。“普通球囊无法突破钙化屏障,必须借助更适合的器械。”团队当机立断,决定启用微创3.0x12mm冲击波球囊。
随着冲击波球囊送至病变处,低压扩张的同时,向钙化斑块发射非聚焦、脉冲式冲击波。40次脉冲释放后,钙化斑块被选择性碎裂,球囊顺利扩张,血管通路得以打通。随后,团队在左主干至前降支开口植入3.5x13mm火鹰药物洗脱支架,并用2.5x12mm后扩球囊进行后扩,最后以两个 2.5x12mm后扩球囊对前降支开口及回旋支开口进行对吻扩张。
术后造影显示,管爷爷左主干开口病变无残余狭窄,支架贴壁良好,侧支血管未受压,手术圆满成功!目前,管爷爷已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观察,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冲击波球囊:钙化病变的“破冰者”
此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冲击波球囊(Shockwave)这一“黑科技”的助力。作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的专用器械,它打破了传统器械处理重度钙化病变的瓶颈。
不同于传统球囊单纯依靠压力扩张,冲击波球囊在低压扩张时,会向病变发射脉冲式冲击波,既能精准碎裂钙化斑块,又能最大程度保护血管软组织,大大降低了血管夹层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据了解,冲击波球囊适用于多种严重钙化病变,包括向心型、偏心性钙化,局灶性、弥漫性钙化,以及扭曲成角、分叉开口处的钙化等,且相较于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安全性更高,为高龄、高危钙化病变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以患者为中心,勇闯“心”禁区
“对于超高龄、超高危的心血管患者,每一次手术都是对团队技术与担当的考验。”青岛西海岸第二医院心脏诊疗中心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探索创新技术,挑战诊疗“禁区”,只为给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未来,中心将继续深耕心血管介入领域,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守护百姓“心”健康!(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