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如何维权?专家支招

大皖新闻讯 预制菜冒充现制现卖、扫码点餐强制绑定企业微信、外卖商家无实体店经营……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舌尖上的权益” 如何守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10月25 日,安徽省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 “省律协消专委”)联合蚌埠市律师协会共同举办“法治保障下餐饮业风险防范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研讨会,业内专家齐聚一堂,为餐饮消费维权难题支招,为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餐饮的“预制菜”之争持续发酵,让预制菜消费知情权问题再度引发热议。不少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对此,安徽省消保委秘书长周玉战在研讨会上表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来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疑虑,值得餐饮企业及行业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商家在提供预制菜产品时,不仅要严格落实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还需建立健全预制菜采购、储存、复热等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行业标准完善,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 “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在法律维权层面,安徽省律协相关法律专家针对餐饮消费纠纷给出了具体指引。安徽省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方爱国表示,消费者遭遇预制菜冒充现制等侵权情况时,应第一时间保留消费凭证、菜单宣传页、菜品照片或是录制现场工作人员承认使用预制菜的视频、录音等证据,要求商家退一赔三(不足500元按500元赔),若消费者因预制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受到损害的,还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向商家进行索赔,并可向相关管理部门举报查处该违法行为,以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研讨会还针对扫码点餐强制授权、外卖商家资质审核、预付式消费退款难等餐饮消费领域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呼吁,餐饮企业应坚守诚信经营底线,行业监管部门需加强日常巡查与执法力度,消费者则要提高维权意识,三方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安全、透明、公正的餐饮消费环境。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曹芸

编辑 王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