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 通讯员 田甜 孟文鲁
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在淄博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上演。
一名突发剧烈胸痛的患者,到院后极短时间内经历了心室颤动的生死考验,通过急诊科、心内科团队无缝衔接的高效除颤与紧急介入手术,最终转危为安,诠释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黄金法则”。
生死时速:
急诊室的果断一击
当日上午11时,李先生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大汗”被紧急送入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分诊护士孟文鲁迅速识别其高危性,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急诊科车新科医师当即下达医嘱,给予“心梗一包药”负荷,并紧急联系心内科介入团队。
然而,在准备转运至导管室的过程中,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波器上显示出致命的紊乱波形——心室颤动(VF)!这是心脏骤停的前兆,心跳已然无效,生命岌岌可危。
“立即除颤!”现场车新科主治医师临危不乱,第一时间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除颤仪迅速就位。
200焦耳、充电、清场、放电!一次精准的电击后,随着患者身体的一次弹动,监护仪上恢复了规律的窦性心律!从识别到除颤成功,整个过程仅用时数十秒,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最宝贵的时机。
无缝衔接:
直抵“战场”的介入手术
患者心律恢复,但导致心梗的“罪犯血管”仍处于闭塞状态,危险仍未解除。早已待命的介入团队火速接棒,患者被直接绕行急诊病房,送入心脏导管介入室。
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患者心脏最重要的血管之一——前降支近段完全堵塞。介入团队凭借娴熟技术,迅速穿刺、送导丝、球囊扩张……一枚支架被精准植入堵塞部位,血流瞬间恢复!手术成功,患者胸痛症状迅速缓解。
康复背后:
高效体系守护生命
从入院到血管再通(DtoB时间),医院团队仅用时36分钟,远低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
这次成功的急救得益于医院成熟的胸痛中心建设和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绿色通道畅通无阻,胸痛患者优先诊治,相关检查、用药一路绿灯;团队协作紧密高效,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检验科等多部门联动,反应迅速;精湛技术保驾护航,医护人员对高危心律失常识别的敏锐性、除颤操作的规范性以及介入手术的精湛性,是成功的关键。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从普通病房好转出院。此次成功抢救,是医院应对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综合救治实力的又一次有力证明。
10月16日,李先生家属分别将镌刻着“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和“仁心仁术 医者典范”的锦旗重返“生命战场”。
锦旗上,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高度赞颂,更是对医院胸痛中心从快速分诊到高效介入的“生命链”无缝衔接的认可。它无声地证明,一个高效、温情的医疗体系,正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实基石。
专家提醒,急性胸痛,尤其是伴有压迫感、濒死感、大汗淋漓等症状,切勿拖延,应立即拨打120或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抓住心梗救治的“黄金120分钟”,是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日后,淄博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将继续优化流程,提升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脏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