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人生:平凡中践初心

晨露未散,湖北襄阳襄州区的龙王镇街头小巷里已响起商贩们的吆喝声。袁升有挎着已经褪色的服务工具包,驻足于零售商户之间。他进入一间老年零售商户的玻璃橱窗前。当他将手绘的新柜台布局图铺展在柜台时,阳光恰好穿透云层,照亮了笔记本扉页的钢笔字:“把心种在泥土里,总能开出花来。”

烟农心中的“一杆秤”

1985年7月的初秋时节,21岁的袁升有,在湖北襄阳老河口烟站任烟叶质检员。作为质检员,他总结的“感官密码”识别法,让同事们惊叹:闭眼轻嗅便能辨别不同产区的烟叶,手指轻抚叶片即可感知0.6%以内的含水量差异。他用手指尖轻摸烟叶的纹路就知道该烟叶的等级,轻握叶片便知水分适中与否。

当年夏季的一个夜晚,天降暴雨,仓库突然断电。他冒雨进入库房内查看是否进水,进入库房他举着手电筒在成垛的烟包间穿梭检查。待天明时,记录本上已留下5处漏水预警和3处烟包霉变隐患,并及时解决了隐患。

(图为袁升有认真录入购销数据)

“老袁的秤在心上。”曾被他退回三筐次品烟叶的烟农老周,如今说起往事眼眶仍会发热。那年腊月,老周偷偷将两瓶香油塞进质检站,却被袁升有连夜送回。“烟叶连着千家万户,我手松一寸,良心就得缺斤两。”这句话,后来成为烟叶质检员的座右铭。连接数字时代的“一座桥”

2019年春天,55岁的袁升因工作需要,转岗营销岗位。当他骑着二手摩托车出现在零售商户门前时,商户李德旺差点没认出这个满身尘土的男人:“袁工,您这烟叶技术专家咋来跑街了?”他微笑着说:“工作需要,以后就同你们打交道了,有什么难题告诉我,我帮你解决。”为了摸清市场脉络,他骑着摩托车跑遍辖区一百多家商户,记录每家店铺的经营特点、客户偏好,甚至店主孩子的升学情况。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成了他“把客户当家人”的见证。

寒冬腊月,一位残疾店主因商品库存积压愁眉不展。袁升有连夜设计促销方案,联系周边零售户团购,还自掏腰包制作广告牌。当店铺月销售额首次破万时,店主攥着他的手哽咽:“老袁,你比亲人还亲。”

(图为:袁升友(右)老龄商户指导订货技巧)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这位“老古董”迸发出惊人能量。他给老年店主设计的手绘版操作手册,让商户们易学易懂,熟练掌握。最让年轻人叹服的是,他竟在线上娴熟讲解新品卖点,眼睛在手机屏幕前闪着光:“客户在哪,服务就要到哪。” 照亮街巷人间的“一束光”

2021年7月的暴雨灾害中,他蹚着齐腰深的积水转移被困客户,自己却因长时间浸泡高烧住院。“袁经理发着高烧还在统计损失,病床成了临时办公室。”客户们自发凑钱买来慰问品,都被他坚决退回。他对副食店老板娘王翠霞抹着泪说,“你们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这份温暖穿透了三十载光阴。社区档案里记录着:1994年至今,他照顾过9位孤寡老人,资助过16名贫困学生,义务巡逻累计4000多小时。留守儿童作文里写“袁爷爷的手掌有太阳的味道”。“老袁可不‘老’!”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五十多岁的他戴上老花镜,从零学习智能终端系统,手绘操作流程图帮助老年客户适应线上订单;当年疫情暴发时,他首创“无接触服务链”,搭建客户互助微信群,甚至通过线上讲解新品卖点。他服务的商户的盈利水平连续10年增长15%以上,帮扶37家困难店铺扭亏为盈,拉近了客我之间的黏性。

用生命标注初心经纬的“一卷图”

如今,五十多岁的袁升有依然奔波在一线。有人问他何时退休,他笑着指指胸前的党员徽章:“只要还能动,就要继续干。”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辖区地图——39年来走过的每一条路、服务过的每一家客户,都被他用红笔细细标注。那纵横交错的线条,恰如一位共产党员用生命织就的初心经纬。 当年轻同事追问坚守的秘诀,他指着墙上“把平凡做到极致”的书法条幅微笑。

暮色中的晚霞泛起金晖,袁升有仍在给龙王镇零售商户孙大江宣传营商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耐心而又细仔,真正让零售商户受益之多。40年的坚守,足够让青丝染霜、让沧海化作桑田,足够却未能磨损那颗永远滚烫的初心。从质检台到零售商户间,从工作簿到志愿册,袁升有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把平凡做到极致便是非凡”。他是一座桥,连接着零售商户的温度与人心;他是一盏灯,照亮了奉献者的信仰之路——这就是奋斗着的最美注脚,也是劳动者的勋章,更是新时代最美的精神图腾。(湖北襄阳襄州 王建兵)

责任编辑:赵家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