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争上“油”

汇聚5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第四届石油石化工业展览会暨易派客工业品展览会在宁举行

南京,争上“油”

南京本土企业——南京钢铁参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9月24日,为期3天的第四届(2025)石油石化工业展览会暨易派客工业品展览会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展会以“创新·开放·绿色·智能”为主题,展览面积7万平方米,汇聚5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展示一批石油石化领域最新国产化技术装备。

在展会上,记者看到,作为东道主与重要参与者,坐拥完整产业链的“南京军团”,正以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展现其在全国能源化工版图中的硬核实力,力争上“油”。

向深海极寒要油气,钢铁“脊梁”支撑能源安全

海风呼啸,裹挟着咸湿的水汽,翻滚的海水在天际线处与云海交汇。在这样的环境中,承载大量重型设备的钻井平台不仅要在海上稳如泰山,还要深入数千米深的海底斩浪破土、“龙宫探宝”,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中提取“工业血液”石油。

向深海挺进,底气在哪里?“我们研发的超高强海洋工程用钢,最大厚度达210mm,在零下162℃的极寒环境下,依然保持良好的韧性,钢材屈服强度,最高可以达到690兆帕,能够抵御15级以上的飓风。”在南京钢铁集团展位上,南钢板材事业部总经理周桂成介绍说。

油气开采后,运输成关键。展位一侧展板上,是中俄东线项目的照片。画面中,一条条黑色的管道“爬”过皑皑白雪,向远方延伸。“在中俄东线项目中,我们为北段黑河—长岭段、中段长岭—永清段、南段泰安—泰兴段、南通—甪直段(首批钢管)及江苏滨海LNG配套输气管线项目,供应X70和X80管线用板,实现了南钢管线钢在中俄东线的全线供货。”周桂成告诉记者,从地层里开采出的油气成分复杂,压力大,常规材质的管道钢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南钢的管线钢“量身定制”,钢级从B级研发到了“天花板”的X120级,工程应用到了X80级,抗硫化氢腐蚀管线、深海管线、高钢级管线等各类品种在国内外重大油气工程“上钢”。

油气管道旁边,一个圆墩墩的白色大罐子,煞是可爱。“别看这个模型‘萌萌哒’,实际上体积能达到数十万立方米。”周桂成笑着说。

能源企业通常会将天然气液化,压缩体积至原来的1/625。而天然气液化和液态存储温度需要低至-162℃。温度越低,钢材韧性和强度也会越低。“我们在钢材中加入一定比例镍、经过特殊工艺,冶炼出了‘9镍钢’。它在-196℃条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液化天然气储罐和运输船的建造。”周桂成说,南钢的“9镍钢”连续12年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应用于液化天然气储罐LNG项目。

从“一滴油”到“一件衣”,智能装备赋能产业链延伸

千辛万苦开采的石油,如何变成生活中的用品?在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硬件解决方案总监徐海涛向记者展示全自动汽油辛烷值测定机的“一键检测”流程。该设备将于10月在金陵石化投用,大幅提升检测安全与效率。

传统人工检测不仅效率低,操作人员长期暴露在汽油挥发环境中,也存在健康隐患。“过去做一个辛烷值检测,实验员要像‘老司机摇手柄’一样转动手轮,还得紧盯仪表、掐表计时、人工算数,人不能离岗,精神高度紧张。”产品经理张耀杨指着设备介绍说,现在只要把油样倒入油杯,点击启动,后续全部自动完成,实现了“人油分离、自动作业”,大幅提升安全性与工作效率。

“所有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每一滴出厂汽油都有了‘数字身份证’,从源头杜绝标号不符、质量波动等问题。”他说。

石油不仅能“跑”在路上,也能“穿”在身上。

“制作泳衣的主要面料——锦纶、涤纶、氨纶等合成纤维均来自石油。石化企业生产出聚合物原料,通过我们的设备将高分子化合物‘纺’成‘丝’,加工成合成纤维,最终变成泳衣、瑜伽服等消费品。”公司销售经理马睿超说,过去这类高端设备长期被欧美等地企业垄断,价格高昂,制约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设备不仅实现了国产化,成本更是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南京正成为全球化工新材料领域日益重要的“技术合伙人”。“这位伊朗客户与我们合作十二年,采购了十多套生产线。”马睿超指着正在洽谈的外商说。据悉,目前,公司产品30%出口至中东、东南亚等地区。

绿色转型进行时,“碳捕手”助力低碳未来

油气行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以技术突破实现节能降碳成为关键路径。在中国石化南化公司展位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吸引众多目光。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较早前多被当作废气排放掉。而在南化,通过二氧化碳捕集溶剂和设备,它会在烟道尾气排放口被捕集,经过处理、加压后变成液态二氧化碳。”展位负责人介绍,液态二氧化碳被运输至油田企业用作油田驱油剂,通过高压泵送入地下几千米的原油层中,重新“上岗”,以“碳”驱油——加入了二氧化碳的原油会变得蓬松,流动性也更好,便于采集。这种方式可以将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原油“挤”出来,提高至少18%的采收率。

石化产业是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从炼油、化工到高端材料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了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巴斯夫、塞拉尼斯等一批龙头企业,还持续推进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近年来,南京不断加强与中国石化集团的合作,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以及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等百亿级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作为行业盛会,该展会已是第二次在宁举办。去年展会吸引65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接待专业观众超8万人次,有力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今年,更多“南京智造”技术登台亮相,展现出这座城市在能源变革中的创新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