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傍晚,在廊坊市广阳区街头夜市“日落意面”摊位前,顾客正在看摊主炒制意面。 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9月7日傍晚,在廊坊市广阳区丰盛路与祥云南道路口南侧,一辆挂着“日落意面”招牌的橙色电动三轮餐车,又准时出摊了。停到固定地点后,几个人忙着架锅灶、挂餐牌,香气很快弥漫开来,人群渐渐围拢。
“线上提前点单的朋友们稍等一会儿,很快就好。”摊主之一的李艳蒙细声细语地说。其他三个人,则专注地备料、炒面、装盒,他们虽然听不见顾客的点餐声,也听不见锅铲的碰撞声,却时刻用眼睛捕捉每一位顾客的需求。
2020年,会手语的李艳蒙通过公益活动认识了这三位听力障碍朋友。“他们是一家人,妹妹高盼和哥哥高飞、嫂子庞海燕从承德来到廊坊后,干过洗车、制作广告牌等工作。”李艳蒙说,虽然身有残疾,但他们比健全人更渴望用双手证明自己。
今年7月,四人决定一起创业。他们用积蓄共同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购买了炒锅等用具。在尝试了十几种酱料后,他们研发出深受欢迎的“日落意面配方”。“他们对面条软硬度、酱料浓稠度的把控,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李艳蒙说。
夜幕初垂,路灯亮起,排队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大家默契地扫码点餐后,就耐心站在旁边等待。
摊位上热气蒸腾,高盼和庞海燕麻利地炒着意面,炒完一份就赶紧看手机上的点单顺序;高飞则迅速将炒好的意面装盒、打包,还不忘给每位顾客赠送一杯柠檬茶。
“好吃!”顾客李先生尝了一口意面,竖起大拇指。高盼的眼睛瞬间弯成月牙。“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李艳蒙轻声说,不需要言语,一个大拇指就是一句最好的表扬。
正在排队的附近居民刘明莉告诉记者,她每周都要来两三次,不仅因为面好吃,更想来看看这些孩子们。“一开始他们是写纸条点餐,后来就做了二维码,顾客点餐更方便了。”她指着餐车上的“免排队扫码点单二维码”说。
餐车虽小,却处处可见巧思——“本店是残障人士所开,您可以直接用手指一指或手机打字告诉我,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菜单上方的文字,是和顾客的无声交流;付款码旁写着“谢谢您”,餐车旁挂了两把折叠椅,供人们等候时休息用……
“日落是一天中最温柔的时刻,我们希望用同样的温柔对待生活。”李艳蒙说。
晚8时30分,最后一份意面售罄,高盼几人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为了每天傍晚3个小时的出摊,他们从早上8点就开始忙碌,购买食材,炸牛排、鸡排,煎蛋……夜里10点多才能回家吃上晚饭。
“我们并不比别人少胳膊少腿,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挣钱。”高盼在手机上敲下这行字。
他们无法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在用更响亮的方式回应着生活。收摊时,高盼拉住李艳蒙,指着天空—— 一轮明月正从高楼间升起。她打着手语说:“明天,又是一个好日子。”(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