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长河街道的小故事:九年坚守,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情

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堤口社区有这样一位网格员:她的手机从不静音,她的脚步从未停歇。九年来,堤口社区网格员庄斌斌穿梭在农药厂宿舍和祥和小区这两个“三无小区”之间,用一本写满民情的工作日记,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情。

2024年9月的一个清晨,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宁静。“庄大姐,我家污水管爆了,水呼呼往外冒!”祥和小区居民老李的声音透着焦急。不到十分钟,庄斌斌已经赶到现场。她一边联系疏通人员紧急抢修,一边向上级汇报——这只是她九年如一日工作的寻常一幕。

真正的考验在维修之后。没有维修基金的老旧小区,费用需要住户均摊。庄斌斌挨家挨户沟通,多数居民看到她二话不说就掏钱:“庄大姐说的,我们信!”但六楼的潘女士坚决拒绝:“我家没堵,凭什么出钱?”

庄斌斌没有退缩。下班后,她特意上门拜访:“大姐,咱们小区老了,就像家里的老人,难免有个头疼脑热。40块钱不多,但每家出一点,就能解决大家的问题。”真诚的话语融化了隔阂,第二天,潘女士主动转账,还发来短信:“庄大姐,你说得对,邻里之间就该互相担待。”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件事催生了居民自治的新模式——每个楼道推选代表,建立“居民收费 社区维修”的共建机制。“庄大姐带了个好头,现在我们自己也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居民代表老张自豪地说。

雨季的考验接踵而至。农药厂宿舍地势低洼,暴雨让平房区瞬间变成“水池”。姚大爷家的水快漫进屋里,老人十分着急。庄斌斌一边在电话里安抚:“大爷别急,社区一定管到底!”一边骑着电动车冒雨送去沙袋。随后她协调安装抽水泵,多次巡查排水进度,直到最后一处积水排尽。

在长河街道开展的“长河的那些小故事”分享活动中,庄斌斌的故事让许多人动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九年如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本写满民情的工作日记。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最动人的社区治理篇章。(通讯员 王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