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找了75年,爷爷,您终于回家了!”7月16日,河北省磁县烈士陵园内,田志安烈士的孙子田星擦拭着爷爷的墓碑,声音哽咽。
田志安烈士之墓。
墓碑上写着:田志安,1918年生,磁州镇三里屯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139团桐梓县松坎区武装剿匪队副班长,1950年剿匪时牺牲。
曾因当时交通、通讯条件限制,田志安烈士的亲属一直未找到他的安葬地。
今年4月,贵州省“为烈士寻亲”志愿者李安富得知,有志愿者在桐梓县松坎镇茶店村发现了名为“田治安”烈士的坟墓,并通过档案核查了烈士身份。然而,中华英烈网上并无“田治安”的记录,只有一位籍贯相同的“田志安”烈士。一字之差,让寻亲工作陷入僵局。
于是,李安富在“我为烈士来寻亲全国联络员”微信群发布了寻亲信息。河北邯郸志愿者潘永生、陈立霞迅速响应,通过多方查证,最终联系上三里屯村村支书宋伟,确认田志安烈士确有其人,其妹还健在。
李安富和志愿者团队前往田志安烈士牺牲和安葬的地点。(左三为李安富)
李安富和志愿者团队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助下,前往烈士牺牲和安葬地点,对村民进行了走访,收集英烈的事迹。
与此同时,桐梓县和磁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紧密对接,通过DNA比对确认烈士与亲属关系,结果显示是一家人。
这场跨越1500公里、历经27000多个日夜的寻亲之旅,在贵州和河北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年60岁的老兵李安富,遵义市余庆县人,参加过边疆保卫战,荣立三等功。战场上,李安富与战友许下承诺:若谁活着,便替牺牲的战友照顾好父母。战争结束,李安富活了下来。从此,照顾烈士父母、为烈士家庭服务,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安富看望刘志友烈士的母亲。
李安富的幺外公樊文俊烈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后,遗骸一直未曾寻得。2016年,他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烈士“寻亲”志愿团队的信息,正式开启了“为烈士寻亲”这项“特别任务”。迄今为止,他已为近500名烈士找到亲人。
今年4月,李泽烈士的曾孙女小高联系到李安富,想要找到曾祖父的安葬地,完成84岁奶奶李凤莲多年的心愿。
李泽烈士证明书。
“李泽烈士,生于1914年,籍贯为河北省蔚县陈家洼乡白水头村,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牺牲地点在山西天镇。”李安富和志愿者团队根据革命烈士证书提供的信息,核查档案、查阅英烈网、县志和战史,仅用一天,便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帮助下确定安葬地。
李泽烈士的墓碑。
河北省蔚县到山西省天镇县,地图上只有150公里,但亲人走了70多年。
“没有英烈的砥砺前行,便无我们今日的岁月安宁。感谢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团队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助,为我奶奶找到了她父亲的安息之所,圆了她长久以来的心愿。”李泽烈士曾孙女小高说。
8月,云南省马白烈士陵园联系李安富,陵园内有22位烈士的亲人信息缺失,其中有6位贵州籍烈士。
李安富与团队多方努力,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找到贵州籍烈士亲属和战友,搜集烈士照片,并通过AI技术复原、无偿制作瓷像。
目前,4位贵州籍烈士瓷像已完成,将于9月30日镶嵌于墓碑。“今后,祭扫的人们就能看见英烈的模样了!”李安富说。
今年5月,在贵州“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活动中,李安富获得由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颁发的“优秀寻亲志愿者”证书。
“我要带更多的战友回家!”李安富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韵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