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毛孩子摆渡人”,被主人与宠物的治愈故事破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见习记者 王浩

近日,临沂小伙乔捷(化名)接到母亲告知宠物狗 “小泰” 离世的消息后,连夜驱车赶回老家。一路上,他一边承受着失去爱宠的不舍,一边也为 “小泰” 的后事处理犯了难。随着我国养宠人群规模持续扩大,像乔捷这样,在宠物离世后面临后事处理难题的主人正越来越多,而此前鲜为人知的宠物殡葬服务,正逐渐成为主人与爱宠实现体面告别的重要途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近日探访了济南一家宠物殡葬服务店,店主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所见证的人与宠物离别的感人场景。

“每只宠物背后都有专属的温暖故事,我的工作就是帮主人留住这些记忆。”于女士说,主人面对离别时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人平静克制,有人放声痛哭。

她至今记得从业之初的触动,第一次去接一位老奶奶的爱宠,那只陪伴老人多年的宠物离世后,老奶奶在送别时放声大哭,让她真切感受到宠物在主人心中的分量。

湖南李女士与宠物狗“臭臭”的告别,则多了一份紧急与心疼。今年9月,“臭臭”病重,医生建议实施安乐死。

李女士本想带“臭臭”回家再相处一晚,不料当晚宠物疼痛加剧,她连夜联系宠物殡葬服务机构,驱车十几公里赶去处理。“最重要的是赶快为它结束痛苦。”李女士的话语里满是不舍。

为何选择投身宠物殡葬行业?于女士坦言,此前她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转行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养宠物,希望从事更感兴趣的事;另一方面,经历过亲人离世的她,对生命与离别的意义有了新理解,“一年多来,见证了太多离别,却也更懂生命的美好”。

在她看来,宠物殡葬服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宠物后事的规范化处理,服务机构会为主人留存宠物的骨灰、牙齿、毛发等作为纪念,同时在尸体处理中遵循环保理念,避免污染环境。

二是为主人提供情感宣泄渠道,主人到店后,若愿意分享与爱宠的故事,工作人员会耐心倾听。若想通过哭泣释放情绪,也能得到包容与理解。此外,告别仪式现场还准备了告别指南,引导主人向爱宠倾诉心声,完成正式告别。

在该店铺内,两面墙上还挂满了离世宠物的照片,每张照片旁都清晰标注着宠物的名字、出生日期和离世日期,下方还附着主人最想对它们说的话,这些文字与影像,成了主人寄托思念的载体。

不过,于女士也透露,目前宠物殡葬服务仍未被大众充分了解,“可能有一半养宠物的人不太清楚这项服务”。她认为,随着养宠群体对宠物“家人化”认知的加深,这一服务的需求与认知度也将逐步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