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五个月的生命守护 鄄城县人民医院联合多部门助无名患者找到“家”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王庆超 菏泽报道

从春末到初秋,从紧急救治到温馨安置,五个月的时间里,鄄城县人民医院用责任与爱心为一位身份不明的受伤患者搭建起生命守护线,最终在民政、公安部门的协同努力下,让患者不仅重获健康,更拥有了全新的身份与安稳的“家”。

开通绿色通道,与时间赛跑

4月15日晚8时30分许,一阵急促的急救铃声打破了医院夜晚的宁静。一位在引马边寺附近与机动车发生接触受伤的患者,被120急救车紧急送至该院。彼时,患者身份不明,无法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其启动紧急救治流程。

经检查,患者确诊为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更棘手的是,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存在言语交流障碍,既不能正确发音,也不识字,完全无法获取其本人基本情况、家庭住址及亲属关系等关键信息。“无论身份是否明确,救人永远是第一位。”鄄城县人民医院当即决定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各项检查与治疗,确保救治工作不受影响。

24小时护工守护,解决生活难题

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但后续康复仍需专业照料与长期护理。考虑到患者无亲属陪伴,医院主动承担起照料责任,专门聘请了一名24小时护理人员,全程负责患者的日常起居、康复辅助与生活照料。为解决患者的饮食问题,医院还为护理人员提供了饭卡,确保患者每日能按时吃上热乎、营养的饭菜。

在康复科医护团队与护工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康复进程十分顺利。从术后无法下床,到逐渐能够借助辅助工具活动,再到进入9月份后已能自主下地良好活动,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与悉心呵护。期间,医院并未放弃寻找患者家属,多次安排工作人员前往事发地附近摸排走访,希望能通过周边群众获取线索,但始终未能确认患者身份。

DNA采集 收容落户,为患者安家

为彻底解决患者的身份与安置问题, 医院积极联动民政部门与公安部门,共同推进信息核查与安置方案制定工作。民政部门多次实地了解患者情况,协调后续安置资源;公安部门则启动身份核查程序,计划通过采集患者DNA信息,与全国人口信息库进行比对,尽力寻找其亲属线索。

经过多轮沟通协调,结合患者康复情况与实际需求,最终确定了“公安采集DNA留档、民政部门办理收容落户、送至古泉卫生社区中心长期安置”的方案。9月9日,在医院、民政部门与公安部门的共同见证与协助下,患者顺利被送至古泉卫生社区中心,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当日,为了让患者拥有一个正式的身份,民政部门领导还特意为其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党志清,寓意着在党和社会的关怀下,开启清晰、安稳的人生新篇章。

这场跨越五个月的生命守护,不仅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更彰显了医疗、民政、公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强大力量。今后,医院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专业与爱心为更多患者保驾护航,也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特殊群体,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