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9月1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公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名单,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上榜,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这位电影《音乐课》的原型人物,七年来扎根乡村,用一根竹笛为山区孩子奏响音乐梦想。
肖惠文将音乐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受访者供图)
“看到孩子们从羞涩内向到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吹奏竹笛,是我最大的欣慰。”肖惠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国‘最美教师’这份荣誉,是对我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未来,我希望能把竹笛这扇‘艺术小窗’开得更大,不止于一所学校、一种形式。我期待联合更多投身乡村艺术教育的老师,让笛声与歌声飘进更多山间课堂,让更多孩子不用远行就能触摸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
2017年,刚大学毕业的肖惠文毅然返乡任教,扎根偏远山村,坚守音乐教育一线。面对山区学校师资不足的现实,他不仅承担音乐课教学,还曾兼任数学教师。尽管一度因音乐专业难以施展而感到迷茫,但他很快结合地方特色找到突破口——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开展竹笛教学,做成学校的“特色”。
水槎乡地处偏远山区,不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支持孩子买一支好的竹笛。肖惠文反思后改变教学策略,在课堂里带上竹笛和葫芦丝,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孩子兴趣,逐步打造竹笛教学特色。2020年,他组建校园竹笛班,每周固定上课,假期则通过线上或线下进行教学,并举办校园竹笛大赛。此外,他还与竹笛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丁志刚合作,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竹笛,将畲族文化融入教学,成立“竹韵水乡”竹笛班,培养“竹笛小工匠”。
七年来,肖惠文已引导600余名孩子学习制笛、吹笛,使竹笛教学成为水槎乡中心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因贡献突出,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多项荣誉,并入选“中国好人”。
以其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音乐课》于2024年教师节期间在全国公映,荣获多项业内大奖,被观众誉为“好笑、好哭、好真、好暖、好美”的“五好”影片。该片生动讲述青年教师扎根乡村、用音乐点亮孩子梦想的感人故事,上映后引发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