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虽过,暑气余温未散。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北齐庄村头的凉亭下,早已聚满摇蒲扇的村民,三三两两围坐,清甜果香萦绕肩头,悄悄拂去残留的燥热。
“她婶子,今儿喊俺们来,有啥新鲜事?”七旬老汉齐振礼扇着蒲扇,先跟村妇联主席王宪玲搭话。“今儿不唠别的,就拉拉谁家日子出彩,配得上‘最美家庭’名头!”王宪玲指着凉亭中间桌案上的大黄桃,“这桃就是‘票’,你觉得谁家好,就把桃送给谁!”话落,底下炸开锅:“这法儿实在!谁家好谁家不好,咱心里都有杆秤!”一场“凉亭唠家风,蜜桃寻最美”的活动,就着午后的风开了场。
只见村西头李婶把蒲扇往石凳上一放,迫不及待地朝人群喊:“要我说,赵梅家最配!”乡亲们目光都聚过去,“五年前她和丈夫齐士会在济南挣大钱,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人家两口子立马回来!齐士会待岳父比亲儿还上心。老爷子卧床两年,端屎端尿、擦身喂饭,夏天怕长褥疮,半夜还翻身,从没皱眉。老爷子生前逢人就说‘有士会在,踏实’!”李婶指了指眼前的赵梅,“您看看,她家四世同堂,儿子儿媳是退伍兵,还有好几个党员,本分、担当,全在这家人身上!”凉亭静得只剩蒲扇的呼呼声,大家齐刷刷地朝赵梅点头称赞。
“振申家咱得好好夸!前几年花生发霉榨油赔了本,换旁人还不得掺坏油卖,可他两口子硬是咬住牙一斤坏油没卖,宁肯自己吃亏不坑乡亲!”没等李婶坐下,齐振良就拍着大腿接了话:“后来他俩琢磨新法子盘活生意,还拉咱村几户困难的一起榨油致富,好路子不藏着。这实在劲和韧劲,谁不佩服?”这话像刚出锅的花生油,喷香又滚烫,乡亲们立马跟着喊:“可不是嘛!振申两口子做人做事都透亮,实在!”
候西荣大娘凑过来,抢着说:“洪涛媳妇才疼人!农忙时俺在地里累得直不起腰,她天天变着花样做热乎饭,蒸包子、熬米汤,热乎饭下肚,浑身的累劲都散了!”
村支书媳妇梁俊娥刚坐在边上给大伙递桃,旁边张大嫂拉着她的手跟周围人说:“俊娥跟着书记太不容易!书记忙修路、盖大棚,天天熬到后半夜,眼睛熬红,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全靠她照料,从没说过苦累。这担当,俺们都看在眼里、敬在心里!”一句句实在话,满是乡亲们的心意,凉亭里暖意裹着桃香,飘得满处都是。
夸赞结束,大家“呼呼啦啦”动起来。没一会儿,赵梅、齐振申、梁俊娥手里的桃子就堆得冒了尖——这带着乡亲手温、比啥奖状都金贵的桃,每一颗都装着实打实的认可。
这场看似“土气”的凉亭寻“最美”没有讲究,没花架子。以群众为主,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挖掘最鲜活的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家长里短、田间地头的故事自然流淌,深入人心。凉亭下,唠的是家长里短,寻的是身边榜样,聚的却是拧成一股绳的人心。
“接地气,贴近生活,群众是主角!这不仅是北齐庄村寻‘最美’的特色,同时也是邹城市家庭文化节的核心。”邹城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岳圆介绍,充分发挥家庭文明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今年以来,邹城市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以“寻找最美家庭”为主要抓手的家庭文化节,不设门槛、不限形式,活动跟着群众的生活转,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千余场,参与人次超50万。
如今,邹城的家庭文化节仍在继续。一场场像北齐庄村这样的活动,如同一汩汩活水,让家庭文明的“蓄水池”始终充盈、满是生机。好家风顺着乡风吹进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以一个个家庭的“小和谐”,稳稳托举着社会的“大和谐”。(通讯员 李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