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是您点的外卖。”8月31日是星期日,难得的假日,家住铜鼓县的李茹月却没有如往常那样休息。上午9时,她穿上防晒衣、戴好头盔,“全副武装”地骑着电瓶车,出发前往附近的一家早餐店。9时14分许,李茹月取到一份鸡蛋肠粉,随即转头奔向九岭嘉园小区,并于4分钟后抵达目的地,顺利将外卖送到客户手中。
事实上,李茹月是宜春市铜鼓县委社会工作部的一名“85后”干部,主要负责新就业群体管理和服务,外卖、快递、网约车等人群都是她的管理服务对象。
正在取餐的李茹月(左)。(受访者供图)
从“知漏”到“躬行”
“我是去年才转到这个岗位上的,之前一直在当老师。”李茹月告诉记者。由于入行时间不长,加之新就业群体本身业态也较“新”,如何增强权益保障的针对性,成为李茹月上岗后思考的问题。
老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为摸清快递和外卖骑手的需求、发现和解决服务堵点、提高管理水平,李茹月想着:“不如去体验一次。”
说干就干。7月30日,她注册成为饿了么“众包”骑手,利用闲暇时间“练兵”,摸清派单、接单规则,规划骑行路线,查阅送餐攻略,还专门购置了必要的配送“装备”。8月23日这天,“骑手小李”正式“上岗”。
不过,第一次送外卖,李茹月的跑单路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狼狈:送第一单时,由于收货地址楼栋标注模糊,她在小区里绕了好几圈,都没找着准确地址;一些老旧小区没有电梯,送单得爬楼,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一次送餐途中,收货地址涉及两栋楼,李茹月跑错了地方,电话联系顾客后才知晓是隔壁单元。这一单送餐,她来回爬了3次5楼,送到时不仅腿发酸,订单还超时2分钟……
当天傍晚,李茹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此时,她的防晒帽已被汗水浸透。平台数据显示,7时10分到10时50分,14时50分到18时30分,共计7个多小时完成31单,总收入88.7元。
“以前只知道外卖员辛苦,心里却没什么概念。直到自己上手干了才明白,这行的每一步,都藏着艰辛。”李茹月感慨道。
从“跑”出问题到写进清单
虽然累,但这次“换位”体验让李茹月收获颇丰。
她坦言道,外卖骑手不仅要应对高温、暴风雨等多变的天气,还要克服找路、爬楼的困难,着实不易,尤其是因订单超时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亲身体验这一回,不仅让她对这类群体的生存境遇生出更深的共情,更能推动政策制定从“管理者”视角向“服务者”视角转变。
比如,李茹月在等餐间隙,去了设在世茂广场的“红木莲·铜新家园”——这是专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打造的休息驿站。驿站内,空调、电视、书报、饮用水、充电器、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24小时开放,日常使用率很高,收获了不少好评。“不过,相比之下,其他分布在各个社区的红色驿站,条件就不如这里,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又如,在与外卖员们聊天时,李茹月发现,“送外卖”这行,看着自由,可心理压力较大,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一些偏远的区域,路况不理想,对外卖员送餐造成不便;尚没有电动车充电方面的服务……这些“跑出来”“聊出来”的小问题,如今都成为李茹月心里的“服务清单”。
脚底下“有泥”,心中才“有底”。李茹月坦言:“过去,我们习惯从报表里找问题,但只有真正走进骑手的日常工作,才能精准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摸清服务对象的心理动态、掌握他们的真实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实打实的帮助与关怀。”
为此,她第一时间向单位提出了首条可落地的建议: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目前我们已经联系好了一家心理疏导机构,今年9月就能落实到位。”李茹月表示。
从“听见”到“听懂”
面对自己在网上“火了”这件事,李茹月十分淡然。她觉得,这不过是工作中一件平常的小事,本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更何况相关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要想深入了解新就业群体,就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为了体验而体验,必须真正下沉到基层。”李茹月计划,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午休和周末时间,从不同外卖平台、可能遇到的各类天气,以及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等多个维度,开展一次较为全面的体验,目的就是为了听见外卖员的心声,更要真正听懂他们的心声。
通过送外卖,她还加入了本地骑手职业群,由此打通了获取“一手资料”的常态化渠道。如今,每天看着群里不断闪烁的消息,李茹月心里既有新奇感,也有几分欣慰。她感慨道:“好几次,有人找不到送餐地点,就立刻截图发到群里询问,之前去过那的骑手往往会第一时间回应,大家互帮互助,特别团结。”
8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李茹月仍在送外卖的路上奔波。相较于第一次送餐,她的心态沉稳了许多,对各个小区的位置和路线也愈发熟悉,这让她少走了不少“冤枉路”。当天从早上9时到10时左右,她顺利完成了9单配送,挣到了25.3元。可惜的是,因为跑单途中不小心错过了平台要求的线下打卡,接下来的一天,她无法再接饿了么的订单了。
李茹月也不气馁,打算“跳槽”去美团,给两个平台作个对比。恰好,她“补货”的手电筒到位了。“晚上跑外卖体验,走起!”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