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通讯员 刘娜 马骏
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秉承“以患儿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用精湛医术救治患儿,用大爱仁心温暖患儿,用自己的点点星光守护每一位儿童的身心健康。当孩子们因为病痛而哭闹时,他们用心倾听着孩子们的每一声啼哭,仔细观察着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以温柔的话语和专业的技能,为孩子们缓解痛苦,带来安慰,为祖国的花朵撑起了一片健康的天空,让爱与希望在这里生根发芽。他们,就是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团队。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社会的希望,守护好他们的健康是我们儿科医护人员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患儿提供最优质、最专业的医疗服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让童年的微笑与健康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任雪云表示。
“硬实力”护航儿童成长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一荣誉标志着该院儿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学科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回顾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自1956年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的医护人员,在时间里洗礼积淀、从发展中磨炼成长,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爱心,始终如一地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特别是2011年,该科搬迁至妇儿大楼,开启了崭新篇章。如今,该科设有10个病区,开放床位达452张,涵盖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以及新生儿(NICU)、呼吸、神经、消化、中医、心血管、肾脏风湿免疫等多个专业病房,专业细化至12个亚专业方向,开设20个亚专科,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出院人次2.2万,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儿科临床科室,不少患者千里迢迢慕名而来。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石。科室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力量雄厚,以中青年学科骨干为核心,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博士化率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增加,拥有340名医护人员,医生110人,其中主任医师17人、副主任医师20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人,梯队架构合理,专业技术过硬。经过多年努力,该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山东省儿童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国家级培训合作单位、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科普示范基地、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济宁市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学科等。
科室组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制定奖惩措施,将科室内具有研究能力和潜力的成员组织起来,发挥其所长,互补互助。2024年省市级临床研究课题立项6项,其中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6篇,核心期刊14篇。编写著作4部。承接药物临床试验在研6项,待启动1项,待立项3项。横向课题在研1项。
“强医技”提供坚强保障
2019年2月,出生体重只有530克的超低体重极早早产儿小安(化名)降生在了济医附院,由于发育不完全,患儿不会呼吸,不会吸吮,连皮肤都还没有长好,薄嫩如同胶冻,四肢纤细不如成人的拇指粗,出生后便被第一时间送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室。
出生后的三天内,患儿面临了呼吸衰竭、低体温、静脉通路建立困难和颅内出血重重难关,任何一关都将直接影响宝宝的存活。“呼吸的管理、液量的管理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两位数;输液速度也要严格控制,所有的入量、出量都非常精确,甚至连冲管的液体都计算在内……”医护人员介绍,经过34天的努力,患儿脱离了呼吸机,在91个日日夜夜的守护后,在医护人员的精细化的救治和家庭参与式照护下,度过一道道关口,最终患儿的体重长到了2009克,可自助进奶,顺利出院。出院后患儿定期复查,医务人员给予健康指导,目前患儿体格智力及认知情感等方面发育正常。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不断引进和创新特色技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医疗保障。开展了超/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儿童呼吸和消化内镜技术、脐血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多项技术。目前各亚专业在多项临床关键核心技术、专病精准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提升患儿医疗服务能力,专科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如优化专科服务,开展MDT,提供个性化诊疗;创新诊疗模式,开展日间化疗、快速康复、远程医疗等,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真感情”换来患者满意
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如往常一样繁忙的一天,一位怀抱着五六个月大、因病啼哭不止的患儿的妈妈满脸焦急。由于匆匆从家里赶来,本就六神无主的她,突然意识到忘了带手机,缴费成了大难题。
孤立无援之下,她抱着孩子一边在候诊区艰难穿梭,一边向周围的家属求助,值班护士陈翠香听到这位母亲诉说的困境,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自掏腰包,为孩子垫付了输液费用,安排加药输液,让宝宝能尽快缓解病痛。“我也是孩子的家长,非常能理解一位母亲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何况还是来求医的患者,我们更应该全力帮助他们。”陈翠香说。
孩子病情稳定后,这位母亲一直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不久后,她特意带着精心定制的锦旗回到医院,上面写着 “医者仁心,爱心无限”。当锦旗递到陈翠香护士手中时,两人眼中都泛起泪花,护士的善举不仅帮助了一个家庭,更诠释了该科医护人员的高尚品德,如同一束光照亮更多人心中善良的角落,让这份爱与温暖不断延续。
在儿科日常忙碌的工作场景里,年轻的男护士潘星佑格外引人注目。有一天,儿科门诊来了一个可怜的小患者。孩子小脸烧得通红,一直哭闹不停。陪在旁边的患儿家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整个人看起来疲惫又无助。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家长最近在生活里碰上了一堆糟心事,自己也累得身体出了毛病。这次孩子生病需要输液,可穿刺特别困难。孩子疼得哇哇大哭,家长原本紧绷的神经好像一下子就“断”了,跟着孩子一起崩溃大哭,嘴里还念叨着:“这日子怎么这么难啊!”这时候,潘星佑赶忙走过来,先轻轻地抱起孩子,用温柔的声音哄着:“宝贝别怕,很快就好了。”然后转过头耐心地安抚起了家长。
潘星佑的一举一动,温暖了家长的心。结婚的时候,这位家长为了表达感谢,硬是塞给他一个红包。潘星佑当场就拒绝了,说:“照顾孩子是我的工作,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红包真不能收。您孩子健健康康的,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潘星佑和患者家属之间的这份真情,也成了科室里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大家表示,要一如既往地用真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用真情搭建起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