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信阳镇:百年乡音唱响移风易俗时代新风

鲁网8月28日讯在无棣县信阳镇,一段承载百年记忆的乡音正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北大鼓——这一源自西河大鼓的独特分支,深深植根于鲁北沃土,如今通过与“移风易俗”时代主题相结合,再度唱响动人旋律。新创曲目《鼓响鲁北颂新风》等作品,不仅延续传统韵味,更赋予百年艺术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

艺术瑰宝,融合乡音的说唱明珠

鲁北大鼓起源于民国时期,由无棣县谢家村艺人谢宝华融合鲁北民间传说与地方唱腔创立而成,于2009年11月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形式独具特色:艺人一手持小鼓、一手执月板,在三弦、坠琴、四胡等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运用头板、二板、流水板等多样板式,将三字、七字、十字唱词编织成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这门艺术不仅是声音的传承,更是地方文化记忆的活态载体。

薪火相传,从大师开山到薪火不息

谢宝华的艺术人生堪称传奇。他十二岁便能自弹自唱,并自己改编《鞭打芦花记》《朱元璋放牛》《黑驴段》《火焰山》《猪八戒拱地》等书段。上世纪五十年代更以集市“斗书”三昼夜闻名四乡;后来积极创新,改编《斗争孙烧鸡》《雪夜救亲人》等作品,紧密呼应时代脉搏。

其弟子张保廷继承并发扬鲁北大鼓,创作鼓词《响马传》《梁山之后英雄传》《杨家将》《烈火金刚》四部书,完成四百余个唱段创作,更以《话说滨州》《山海古邑沐春风》等新作屡获殊荣,先后荣获2023年滨州市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2024年滨州市原创优秀十佳作品,并受邀参加山东省电视台展演,为鲁北大鼓的当代传播做出突出贡献。

守正创新,古老曲艺焕发时代生机

近年来,信阳镇积极推动鲁北大鼓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挖掘这一民间艺术在移风易俗、乡风建设中的宣传潜力。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传承人张保廷新创《好婆婆》等一系列移风易俗作品,用淳朴乡音讲述当代故事,以传统曲艺弘扬文明新风。

通过将百年艺术与时代主题有机融合,鲁北大鼓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更被赋予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重要功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为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讯员 李丹杰)

责任编辑:范贵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