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件/套抗战文物讲述雨花英烈动人故事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8月27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办“文言物语”系列文物藏品鉴研会第四期——“抗战文物中的雨花英烈故事”。33件/套抗战时期珍贵文物“走”出文物库房,带领观众探寻雨花英烈的革命足迹。

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封面上用黑色毛笔字写着“我的日记邹毅”几个字。“这是雨花英烈邹毅于1937年10月14日至12月29日期间写下的日记,总计48篇,为烈士亲属何火熔捐赠,生动记录了全面抗战爆发后,邹毅跟随学校迁往江西奉新县后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及所思所想。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位抗战英烈的成长轨迹。”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研究院馆员陈凯伦说。

记者看到,在11月和12月的日记中,邹毅记载下当时战时教育情况,他通过“纪念周”、报刊等途径了解抗战的形势,学画国内战域图、学认防空图,组织宣传队向奉新当地群众宣讲抗战等。他还写下了觉醒宣言:“把每个同学都锻炼成为民族抗战的忠勇战士,使每个同学都成为民族抗战线上的中坚!成为民众的领导者、组织者、宣传者。”

现场还展出了今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最新征集到的一批文物,为补充抗战时期雨花英烈事迹研究提供了鲜活且珍贵的实物佐证。如汤万益烈士的墨盒,是今年5月工作人员前往福建汤万益烈士故居征集到的。它是汤万益烈士读书时使用过的,向人们展现了汤万益少年时期的生活。陈子涛烈士阅读过的1938年版《日寇暴行实录》,用最原始的黑白影像,记录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年轻的陈子涛在广西老家,怀着国仇家恨阅读此书,此后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文言物语”系列文物藏品鉴研会将不断创新文物展示与传播形式,推动更多红色文物“走”出库房、走进公众视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