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排的暑假作业中,有一项“参加社会实践”。然而,孩子光顾着玩没参加,快开学了,家长跑到社区“求盖章”。8月25日,社区工作人员拒绝了这一要求,并提醒家长:只有真正参加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盖章才有意义。
市民杜先生的儿子牛牛上小学5年级,老师让假期放松之余,参加身边的实践活动。不过,牛牛完全忘了这件事,临近开学,杜先生清点作业完成情况时才发现这个“漏洞”。
杜先生来到永乐苑社区打听,得知社区暑期实践活动都已结束。他说了情况,希望能盖一个实践章。社区工作人员宋静云听后,果断拒绝,并耐心给出解释:学校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是为了提升动手能力,培养社会责任,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生活体验。
宋静云告知,今年假期,社区先后组织了环保宣传、敬老院志愿服务等10余次活动,吸引了不少学生参与,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相反,一次都没参与,其实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杜先生听后离开,表示会让孩子如实向学校说明情况。等下次放假,一定让孩子重视实践。
玉园南社区的工作人员张娇燕也遇到了几位带着孩子来盖章的居民。查询登记表发现,这些孩子都没参与过暑期实践,有的因为忙着上培训课,有的因为回了老家没时间。“社会实践不是为了‘打卡’,而是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张娇燕告诉大家,这种章不能盖。她表示,孩子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社会实践鉴定表上的章才有意义、有分量。听完,几位家长点头同意,转身离开。
在我市一所初中教语文的周老师说,推行“双减”以来,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走进社会大课堂,并且社区、机构开展的实践活动也丰富多彩。家长应该积极引导,让孩子参与到实践中,感知快乐,收获成长,不要单纯为了盖章“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