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饶市广信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师者:她俯身于方寸文字间,播下语言与思想的种子;她昂首于思辨交锋处,引领青春智慧灼灼绽放。她就是省级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最美教师提名奖获得者、市巾帼建功标兵——童洁琼。二十余载教坛春秋,她用“基础与素养并重”的理念深耕细作,在语文教育的沃土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播种与绽放之歌。
深耕文字沃土:播种语言的根基与思想的胚芽
“语文的殿堂,一砖一瓦皆由文字垒砌,一梁一柱皆由思想支撑。”这是童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课堂,是精耕细作的苗圃。一个看似寻常的“剩”字,在《祝福》的解读中,被她赋予了千斤之重——“这‘剩’字,是封建礼教对祥林嫂作为‘人’的最后一丝价值的彻底否定,是鲁迅先生笔端凝聚的悲愤控诉。”学生在笔记中感叹,“童老师的解字析句,像一把精巧的手术刀,剖开了文本的肌肤,让我们触摸到文字下滚烫的灵魂。”
童洁琼深信,素养的参天大树,必扎根于扎实的语言基础。她独创并实践推广的“三阶语文素养提升法”,便是其“播种”艺术的系统呈现:
第一阶:深耕——字词句的沃土开荒。每日一词一句的深度咀嚼,不满足于识记,更追求理解其精微处的情感色彩、文化意蕴。她要求学生像考古学家对待文物般珍视每一个汉字,体味其形、音、义的奥妙。
第二阶:育苗——经典文本的思想灌溉。在《论语》的智慧箴言中涵养人格,在《史记》的宏大叙事中汲取史识,在鲁迅杂文的犀利锋芒中锻炼批判思维。她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质疑、探究、对话,让经典不再是冰冷的铅字,而是思想的活水源泉。
第三阶:抽枝——真实语境的能力外化。创设演讲、辩论、情境写作等丰富平台,让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转化为自信、清晰、有力的表达。她常说:“能写会说,只是起点;言之有物,思之有据,行之有格,才是语文素养的终极追求。”
这日复一日地“播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年来,童老师精心指导的学生有30多人次在各类各级作文大赛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作文大赛全国赛区特等奖、省赛区一等奖,世界华人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三友杯”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等赛事捷报频传。高考语文成绩曾获120分以上27人、130分以上2人,这些荣誉和成绩,正是从她精心耕耘的“文字沃土”中破土而出、迎风挺立的幼苗。
点燃思辨之火:绽放青春的智慧与理性的光芒
如果说课堂是童老师“播种”的主阵地,那么“雄辩社团”便是她精心培育的“绽放花园”。2015年,由她一手创立的这个社团,从最初12人的兴趣小组,历经十余年坚守,已壮大为广信中学响当当的社团品牌,社团成员累计已逾三百人。
每周二下午的社团活动室里唇枪舌剑,思想碰撞的火花四溅。“对方辩友将高考喻为独木桥,却忽略了它更是社会阶层流动、守护教育公平最坚实的基石!”高二辩手杨光宏的慷慨陈词,赢得满堂喝彩。这一幕,是社团常规活动的生动缩影。童老师为社团构建了严谨的“思辨成长阶梯”,并且成功申报省级课题《高中辩论社团活动的项目化推进与实践研究》——
根基:经典案例研读与逻辑思维奠基。从古希腊先哲的雄辩艺术,到国际大型辩论赛的经典战役,系统学习思辨的历史、规则与精髓。
锤炼:专项技能打磨与实战模拟淬火。围绕立论架构、质询技巧、自由辩攻防、结辩升华等环节,进行高强度、针对性训练。
绽放:校际对抗与赛场争锋。定期举办校内擂台赛,积极走出去参与市级乃至更高级别赛事,在真刀真枪的较量中检验成果,磨砺锋芒。
“2018年‘培轩杯’全市中小学辩论赛,是我们的蜕变之战。”已在武汉大学深造的社团原社长付以希深情回忆,“决赛前夕,童老师陪我们反复拆解辩题,打磨逻辑链条。每个阶段比赛她记录着我们的每一处得失然后帮我们归纳总结。那份执着与付出,让我们最终捧回了沉甸甸的全市二等奖奖杯。”这份荣誉,不仅是广信中学辩论史上的突破,更是点燃的“思辨之火”最绚丽的绽放。
辐射育人星火:让播种与绽放在更广阔处绵延
童老师的“播种”与“绽放”,从不局限于本校的围墙之内。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和市学科带头人,她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
引领同行:名师工作室的薪火相传。她领衔的语文名师工作室,是区域内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每周的“青蓝课堂”,她倾囊相授,评课一针见血,指导细致入微。青年教师祝茜感慨:“童老师讲究教学的严谨和推敲,正是这种手把手地帮助让我受益良多。”如今,许多像她一样的青年教师,已在各自岗位上崭露头角,延续着她的教育匠心。
播撒乡野:送课下乡的温暖足迹。她的教育情怀,延伸至上饶的偏远山区。在连续多年的送课下乡活动中,她带去的不只是精心设计的示范课,更是用最朴素的方式传授素养导向的教学方法,点燃课堂的智慧之火。她不仅将“播种”的理念植入乡村教育的土壤,更是将语文素养与价值观教育完美融合的典范。
结语:静待花开,守护永恒的春天
“教育,是在心田播撒火种,而非将容器填满。”童老师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正是这句箴言最生动的注脚。当被问及教育理想,她目光温柔地望向教室里那群正为某个辩题激扬文字的少年:“我希望,当他们离开校园时,能带走三件受用终生的珍宝:独立思想的锋芒、自信表达的力量,以及一颗求真至善尚美的心灵。”(尹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