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日照心脏病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下的温暖守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手术室,是患者与死神竞速的“生命战场”,也是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交融的“守护阵地”。在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这里的手术室以专业技术为根基、高端设备为支撑、多学科团队为利刃、人文关怀为温度,为无数患者筑牢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这里,探寻这方“生命战场”背后的硬核实力与柔软温度。

高端设备“硬核加持”,筑牢手术安全防线

走进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手术室,全数字智能化百级层流净化系统正持续运转,恒温、恒湿的洁净空气在室内循环,将手术感染风险降至最低——这是手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而室内配备的高端设备,更彰显着这里的“硬核实力”。

飞利浦FD20 DSA精准捕捉血管影像,为介入手术提供清晰指引;Dräger麻醉机与多功能监护仪实时联动,动态守护生命体征;索林S5体外循环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设备组成“生命支持基站”,为复杂心脏手术保驾护航;蔡司P900显微镜将细微操作清晰呈现,腔镜系统、超声刀及多功能动力系统则助力手术不断迈向微创化。

从影像引导到生命支持,从精准操作到全程监护,各类先进设备共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技术矩阵,全面保障各类手术的安全与精准。目前,手术室已全面开展了多学科复合手术,涵盖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夹层动脉瘤等疑难、复杂的心脏手术治疗,结构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骨科脊柱、关节、创伤手术;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手术;还开展了胸、腹腔镜下微创手术。

专业团队“协同作战”,以技术精度换生命温度

设备是基础,技术与团队协作才是核心。每一台手术的背后,都彰显了多学科团队守护生命的优势: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严谨细致的麻醉医师、技术娴熟的器械护士、反应敏捷的巡回护士……他们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实现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复杂手术从来不是‘单人战斗’,而是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作战’。”手术室护士长黄太元表示。针对疑难病例,术前多学科团队(MDT)会反复推演治疗路径,从病情评估到风险预判,直至细化至每一个操作步骤;术中若出现突发情况,相关学科专家能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制定应对策略。

安全理念已深植于每一个细节:严格执行术前三方核查、手术部位标识绝不疏漏,坚守无菌原则与物品清点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面对突发状况仍从容有序。“我们将‘精准’嵌入标准化的流程,坚守医疗质量为核心,为每一台手术提供最硬核的’安全’保障。”黄太元强调。正是这份近乎严苛的严谨,使手术室成为患者放心托付的“生命港湾”。

人文服务“全程暖心”,让冰冷手术多份温度

在日照心医手术室,人文关怀贯穿服务的全流程,为冰冷手术注入温暖底色。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会常规访视患者,耐心讲解注意事项、舒缓紧张情绪——这是医院推行的“麻醉医生 手术室护士联合访视”制度,让手术室工作人员不再是“陌生的白衣人”,而成为患者可依托的“熟悉面孔”。

这份温暖延续到术中:手术间内标配温箱、充气式保温毯、输液加温仪,实现患者体温全程管理,避免低体温带来不适;定制手术床罩、专业体位垫、负极板回路垫,从细微处给患者带来舒适的体验和电外科安全保障;针对儿童患者,允许携带安抚玩具,父母也可陪伴至麻醉诱导前,以熟悉的温暖缓解孩子的恐惧。

“我们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让患者尽可能舒适地度过手术期。”黄太元说。手术室积极践行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优化麻醉方案、精细控制输液、加强术后镇痛等多项措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康复进程。

从百级层流净化系统筑起的“安全屏障”,到多学科团队协同的“精准守护”,再到术前访视、体温呵护里的“人文暖意”,日照心医手术室用“硬核”技术托底安全,以“柔软”关怀消融紧张。

在这里,每一台手术不仅是技术的极致呈现,更是一场对生命的温柔托付的最好回应:用专业与温度,让每一次穿越手术室的旅程,皆成为重返健康的安心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