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六百字影像报告书写时间从十分钟压缩至一分钟
“鼓医博爱大模型”重磅亮相
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程晓)8月23日,第四届全国大型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会议在南京召开,南京鼓楼医院自主研发的“鼓医博爱大模型”及配套博爱智能体在会上亮相。该大模型凭借其在提升诊疗效率、优化患者体验方面的显著成效,成为推动智慧医疗落地、助力公立医院改革的亮眼成果。
“鼓医博爱大模型”及博爱智能体由鼓楼医院大数据中心联合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同研发,核心研发团队涵盖医院工程师、南京大学博士生及硕士生,全程自主攻关,已成功获得相关专利,并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李武军介绍,在医生工作端,“博爱大模型”的辅助作用尤为突出。以医院与影像科合作研发的“影像报告辅助生成大模型”为例,该模型将600字影像报告的书写时间从传统的10分钟压缩至1分钟,这样医生就能把更多精力用于分析复杂疑难病例、与患者沟通病情。该影像报告辅助生成大模型在南京鼓楼医院已上线1年多,累计服务患者与医生超10万次;近3个月月均服务量突破1.7万次。
在患者服务端,该大模型构建了从“问诊—挂号—检查—报告解读”的全流程便捷服务体系。患者通过手机端发起咨询时,大模型会智能引导其规范描述症状,如“腹痛具体位置”“疼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自动生成结构化问诊报告,并根据症状特征精准匹配科室与医生,从源头减少“挂错号、跑冤枉路”的问题。针对需进行超声、CT、磁共振等多项检查的患者,大模型会结合诊疗需求智能规划检查顺序与组合,在手机端生成清晰的预约列表,患者无需分别到各检查科室排队预约,大幅节省时间。检查完成后,报告将实时推送至患者手机,无需现场取胶片、取报告;若患者对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存疑,可通过大模型获取口语化解读,或直接连线影像科医生咨询,大模型还能根据报告内容给出“是否需紧急就诊”“是否可慢病随访”等建议,让患者“看得懂、不慌神”。
会议期间,南京鼓楼医院还分享了学科群建设的成果与规划。目前,医院已建成三大由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学科群——以顾宁院士为首的心血管疾病中心学科群、以郑海荣院士为首的脑疾病和脑科学中心学科群、以顾晓松院士为首的干细胞药物治疗学科群,通过以疾病为中心的一体化诊疗模式,打破科室壁垒,让患者无需往返多个科室即可享受综合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