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保运营!看潍坊公交的“幕后英雄”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潍坊报道

烈日灼烤着大地,热浪席卷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当人们纷纷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时,在潍坊市公交集团的维保车间内,一位位公交修理工,正挥汗如雨,用他们的专业和坚守,默默保障着市民的平安出行。

八月的骄阳,路面上热浪滚滚,而午后的车间内,潍坊市公交集团一公司修理工伦恒松,正俯身于一辆待修的车后,专注地寻找着故障的源头。

他蜷伏在机舱内,引擎残热未散,汗珠仿佛被榨出来似的,从他额角、鬓边纷纷滚落,滴在烫手的零件上,瞬间便“滋”地一声化作蒸汽,消失得无影无踪。汗珠从脸颊不断滴落,如急雨一般浸透了那件早已被汗渍染成深色的工作服。他需要更换那沉重的电机控制器,在狭小的空间里,沉重的扳手每一次拧动都如同在泥沼中跋涉,手臂被滚烫的零件压出了印痕,他却浑然不觉,专注的眼神穿透热雾,只落在手中每一颗螺丝和每一处线路上。

一小时过去,故障终于排除,伦恒松头发早已湿透,紧贴额头,工装颜色深一块浅一块,被汗水浸透,他抹了把脸,汗水依旧在流淌,可神情却舒展开来,如释重负。

夏日的车间里,伦恒松不过是众多修理工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并非与烈日搏斗,而是以自己身躯的滚烫,承接了城市公交顺畅运转的灼热之情。

暑运期间,潍坊市公交集团二公司修理工李伟卓像往常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蜷身钻进公交车底的狭小空间,手电筒的光束艰难穿透机械阴影,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双手在油污中熟练穿梭,每一次扳手的转动、零件的调试,都带着不容有失的专注。高温天气下,车辆高强度运转,他对底盘、悬挂等关键部位的检修更是分毫必较,哪怕一颗螺丝的松紧、一条管路的细微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是他守护公交安全的战场,用专业与耐心,为每一趟出行排查隐患。

夜幕降临时,故障就是命令。修理工孙顺峰在街头故障车旁诠释着“应急速度”。当车辆突发状况,他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人举灯照亮发动机舱的复杂结构,他则迅速锁定问题并着手维修,蚊虫在身旁叮咬,夜色里的闷热让人窒息,可他的双手始终沉稳,从线路检测到部件更换,每一步都精准利落,直至车辆重新启动,恢复运营,他才稍稍松口气。

暑运的高温与忙碌,是对公交维保人员的严峻考验。李伟卓在车底与机械“较劲”,孙顺峰在街头和故障“赛跑”,他们用坚守与担当,让市民的暑运出行路,安稳又温暖。

在炎炎夏日,潍坊市公交集团三公司维修车间内,一场与高温的“持久战”正悄然打响。修理工李锐锐和他的同事们在灼人的烈日下坚守岗位,以精湛的技艺和无私的奉献,为乘客的清凉安全出行保驾护航,用汗水与担当编织起城市交通的坚实屏障。

夏日的公交场站热浪翻腾,修理工李锐锐俯身钻进公交车底,黢黑的机油混着汗水从脖颈滑落,他手中的扳手却稳如磐石。当发动机舱打开瞬间,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李锐锐佝偻着背在“蒸笼”里检测制冷剂压力,故障排查半小时,汗水早已浸透工服,由于空调构造原因,有大部分设备需爬上滚烫的车顶排查空调故障,热辣的阳光直射在李锐锐的脸庞,却挡不住他那坚毅的目光。

绝不放行一辆“带病”车辆,是修理工李锐锐用结茧的双手托起的承诺。每当和同事们一起抢修完车辆,就像和战友打完胜仗,看着李锐锐和他的战友们围坐谈笑的场景,才真正诠释了公交修理工平凡岗位那背后的荣光。他们的工装或许沾满油渍,但却是城市道路上最干净的底色。

滚滚热浪中,城市道路上车辆的平稳运行,离不开一群幕后守护者的坚守。潍坊市公交集团假日车队修理工胥纪成,用汗水与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成为护航暑运的坚实“引擎”。

胥纪成坚持每日提前到岗,为每一辆重点车辆细致“体检”。有一次,一辆即将出发的车辆突发空调故障,时间紧迫,胥纪成二话不说,躬身钻进闷热的发动机舱,热浪裹挟着机油味扑面而来,金属部件滚烫灼人,他蜷缩着身躯,在狭小空间里逐一排查线路,汗水如注,顺着脸颊滴落,模糊了视线,他就用沾满油污的袖口匆匆一抹,经过胥纪成的奋力抢修,车辆终于在发车前恢复清凉,而他的工装早已被汗水彻底浸透,凝结出大片白花花的汗渍。

这个暑运,胥纪成依然用他坚实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公交人的责任与担当,用行动为市民的出行保驾护航!

暑运期间骄阳似火,城市的柏油路吞吐着热浪,当市民在公交车里享受着清凉的出行环境时,潍坊市公交集团大修厂的车间里,修理工们正围着公交车的“心脏”——高压电池组,展开一场与高温赛跑的精密“手术”。

“高温天气下的电池组就像揣着个小火炉。”修理工崔志前说道。他慢慢摘下被汗水模糊的护目镜,指节因长期用力而泛着青白,他手里的检测仪正实时跳动着几组数据,每一个小数点的偏差都可能是安全隐患的信号。在暑运期间,高压电池在高温下反复充放电,就像持续高强度工作的心脏,任何一个模组的电压失衡,都可能影响车辆的运行。

这场“手术”从拆解电池舱盖开始就充满挑战。绝缘手套密不透风,在车间里套上五分钟,指尖就会沁出汗水,电池舱内空间不足半立方米,弯腰操作时,后背的工装瞬间就会被电池仓余温和自身热量焐透。崔志前和同事们稳住呼吸,在金属零件的缝隙里精准拧动螺栓,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流,滴在电池仓地板上,很快便被热气蒸发。

在维修工具与金属的碰撞声里,藏着他们与时间的默契。暑运期间,他们必须尽快完成检测、更换故障电芯、重新组装修复的全流程。当最后一组电池模组归位,仪表盘亮起正常运行的绿灯时,崔志前才能短暂的长舒一口气。

夕阳把车间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辆辆公交车缓缓驶出维修区,准备迎接晚高峰的客流。崔志前和同事们坐在工具箱前,拿起水壶往嘴里灌着凉白开,喉结滚动的声音在安静下来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暑运期间,会有很多辆公交车从这里重返线路。乘客或许不会留意,那些平稳运行的背后,有一群人正用浸透工装的汗水,为城市交通的“生命线”做着最坚实的守护,他们的劳动,就像这高温里的一缕凉风,无声无息,却必不可少。

这个暑运,让我们牢记这群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虽然没有手握方向盘,却关乎着行进的方向,他们将自己的身影隐匿在车厢之下,用公交人的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千万家的平安出行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