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志恒
近日,家住济南市中区的张先生向记者吐槽,自家孩子嘴里时常蹦出一些奇怪词汇,“Tralalero Tralala(读做特啦啦泪落特啦啦啦)”“Tung Tung Tung Sahur(读做痛痛痛撒呼啦)”,一问之下,是在学校里从同学那儿听来的。这些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是当下学校里最流行的“梗”。
在社交平台,也有家长发文:“孩子整天念叨‘Tralalero Tralala’,问他啥意思,他也讲不明白,就说同学们都在说,这到底是什么啊?会不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这条帖子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共鸣,不少人表示自家孩子也有类似情况。这串魔性词汇、这些怪异角色,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能在孩子间掀起热潮?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孩子圈里的 “新宠”:怪诞角色成社交密码
记者来到一处免费开放的儿童乐园,随机采访了一些孩子。一提到“Tralalero Tralala”,孩子们瞬间来了兴致。
(“外国山海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
二年级的宇皓(化名)对记者说:“这是一只拥有三只脚鲨鱼,每只脚上都穿着耐克鞋,我们班同学都知道,还有木棒人‘Tung Tung Tung Sahur’。”旁边的翌晨(化名)也抢着补充:“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拖鞋仙人掌大象(LiriLi Larlla,读做李丽丽啦哩啦)、虾猫(Trippi troppi troppa trippi,读做特里皮特喽皮 特喽啪特里啪)等等,有好多个角色。”记者了解到,在一些衍生动画片里他们还有各种各样厉害的技能,比如狂暴模式,时停、飞行、喷射毒液等,有不少小朋友表示,在手机上看过相关的短视频。
记者随机采访了公园内多名5-10岁的孩子,结果发现:超过八成孩子能说出至少1个“外国山海经”的角色,近一半能准确报出3个以上角色的名字和技能。
(孙先生家的“外国山海经”画册、扑克和盲盒挂件)
带孩子在公园玩的家长均表示,最近确实发现很多孩子在讨论这些,他们还会自己画这些奇怪生物的图片、互相讨论和扮演。虽然不清楚具体来源,但感觉传播速度很快。家长孙先生说道;“家里6岁的孩子最近非常迷恋这些角色,不仅看视频,还要求在购物网站上购买卡片、画册和挂件。但我看这些形象都特别别扭,有些说不出来的不适感。”相比小学生,初中生则显得理性一些,采访中遇到的几个13-15岁的初中生表示,仅仅是认识,但不感兴趣。“班里有人知道,但觉得有点幼稚,就是些没逻辑的怪东西,不如看正经动画有意思。”
从 TikTok 到全球:“外国山海经” 的诞生与裂变
记者调查发现,“外国山海经”起源于2025年1月初,TikTok用户@eZburger401上传了Tralalero Tralala的AI视频,视频中是一只穿着耐克鞋的鲨鱼,配以意大利男性文本转语音的声音,内容荒诞且押韵。该账号被封禁后,用户@elchino1246于2025年1月8日使用了原始音频,并添加了一个长着鸽子腿的鲨鱼的AI生成图像,这条帖子在三个月内获得了约1.9万次播放和422个赞。
随后,Tralalero Tralala迅速走红,成为“意大利脑腐”这一网络现象的代表性角色,全球网友纷纷用AI创作出更多造型怪异、名称奇特的动物角色,如“木棒人”“仙人掌大象”“忍者卡布奇诺”等,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学名”。由于形象怪异,元素拼接感强,类似《山海经》中异兽的复合生物特征,国内网友便将这些形象合集称为“外国山海经”或“AI山海经”。记者使用带有AI生图功能的手机APP,在对话框中输入指令,也会生成具有“外国山海经”风格的生物。
(记者用带有AI生图功能的手机APP生成的生物图片)
在抖音上搜索“外国山海经”,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数亿次。不少博主制作的介绍“外国山海经”角色的视频,点赞量都在数十万以上。在B站,也有众多“外国山海经”相关的二创视频,包括角色对战动画、搞笑配音等,深受用户喜爱。
商家抢滩“野生IP”
这股凭借AI技术、由网友自发创作引起的潮流,正逐渐成为一门生意。“外国山海经” 还没火够一个月,商家就已盯上这块 “肥肉”。
(1688批发网站上的商品链接)
记者在淘宝APP上发现,一个售价为14.8元的外国山海经融合怪摆件,月销量达6万余件,抽奖洞洞乐销量也在3万件以上。在1688批发平台上,一款Tralalero tralala的外国山海经玩偶链接显示已售出3万多件,另一款积木玩具显示售出5万件,此外还有毛绒挂件、发声玩具、卡牌等售卖,发货地多为义乌、滁州、佛山等地的工厂。此外,在亚马逊、ebay等国外购物网站上,也有不少中国卖家的商品链接,销量都比较可观。
(Steam上的《末班列车》小游戏)
不仅是实体商品,在游戏领域,“外国山海经”也开始崭露头角。海外游戏市场中,“AI山海经”主题游戏火爆。在全球知名游戏下载平台Steam上,以“木棍人Tung Tung Tung Sahur”为形象的游戏《末班列车》小游戏(售价18元)收获了89%的好评率和几千多份的销量。在国内,也有独立游戏开发者将“AI山海经”元素融入自己的游戏项目。B站Up主“叽里咕噜小胡桃”在5月发布的融合多个热门“AI山海经”角色的游戏,上线3天游玩量就突破10万 。
“脑腐文化”的隐忧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新的概念进入了记者的视野——“脑腐文化”。“脑腐文化”,简单来说,是指那些荒诞、无逻辑、通过强烈视觉或听觉冲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让人沉迷的内容。“外国山海经”便是典型代表,其通过AI生成的怪异形象、魔性的语音,不断刺激人们的感官,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202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将“脑腐”评选为年度词汇。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达了担忧。“‘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孩子现在整天想着这些怪东西,作业都不认真做了,就怕他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位家长无奈地说。另一位家长则担心:“这些形象和词汇都很奇怪,怕会误导孩子,让他们形成不正确的认知。”
除了对孩子的影响,这场商业狂欢还藏着市场隐患。一方面,商家为抢热度,多是 “跟风抄袭”——照着网上的图片快速开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这些都是网友自发创作的 “野生IP”,版权归属模糊不清。一旦有人主张版权,所有商家都可能遭殃。这场由AI引发的网络热潮,究竟是昙花一现的网络狂欢,还是会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