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快评】爱心冰柜凌晨遭“清空”,善意如何对抗“贪婪之手”?

爱心冰柜,却被人连续拿空了?

这是咋回事?

浙江湖州德清县一冷饮店放置“爱心冰柜”,一个月前开始向环卫工、外卖员等免费提供冰棍和矿泉水,店主后来从监控视频中看到,有一名老太在每天凌晨都来“清空”冰柜,凌晨4点,想要喝水的环卫工只能望“柜”兴叹。

这名店主决定,以后只在白天向爱心冰柜里放冰棍和水,晚间不再放。

8月20日,事发地所属社区工作人员回应称,事发时冰柜里的冰棍不多,老太确实拿走了里面的几根冰棍。

爱心冰柜的设立,本是城市文明的加分项。在高温炙烤的街头,它是给环卫工人、快递员们的“爱心水”,是企业与社会用善意搭建的清凉驿站。这种基于“按需取用”的信任,是公益最本真的温度。但当有人将“免费”当成“白拿”的通行证,甚至组团式哄抢,不仅让真正需要的人望“柜”兴叹,更在消耗整个社会的善意储备。

如何既保持爱心项目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又建立起预防滥用的机制,成为现实中亟待回应的问题。

要守住公益初心,不仅需呼吁道德自觉,更重要的是,需通过媒体宣传与公共教育,推动形成爱惜公益资源、尊重他人善意的社会风尚。

我们呼吁相关单位与社会组织携手,不断完善爱心项目的运行机制,让关怀真正抵达那些值得被关照的人群,也让每一份爱心都能被温柔以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刘丹 覃淋

文案 杨阳萌

主播 侯萌

视频 董婧珣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