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青央企项目故事|尚兰村的“焕”新坦途

鲁网8月20日讯傍晚时分,孟子湖大坝附近早已热闹非凡:举着自拍杆的互联网主播正对着镜头热情解说,直播间里点赞的红心不断跳动;散步的老人摇着蒲扇,悠闲地聊着家长里短;嬉戏的孩童追逐打闹,骑行爱好者们穿梭如织……而在一年前,这周围还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村民们去趟县城都要绕行好几里地。

“现在去城里可方便了,骑电动车二十分钟就到!”尚兰村的李婶挎着菜篮子,踩着脚下平整的沥青路面笑得合不拢嘴。她刚从农贸市场卖完自家种的蔬菜,篮子里还装着给孙子买的新书包。“以前这周围坑坑洼洼的,下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好了,连我七十岁的老娘都敢骑着三轮车去赶集了。”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锚定百万人口规模、一百平方公里“双百”城市建设目标,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维度。作为邹城市“东拓北进、西接南控”战略的重要工程,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孟子湖环湖路项目自开工之日起就牵动着沿线村民的心。

2024年麦收时节,项目团队遇到了首个难题——施工要占用尚兰村原有的生产道路。“眼瞅着麦浪滚滚就要开镰,路要是断了可咋整?”村民王大爷蹲在地头,粗糙的手指捻着金黄的麦穗,眉头拧成了疙瘩。

消息传到项目部,生产副经理陈强立即带着团队下地勘察。烈日当空,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麦浪中穿行,汗水浸透了蓝色工装。“咱们得给老乡们修条临时便道!”项目负责人周良玉抹了把汗,当即拍板。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支青年突击队就来到了麦田边的空地。队员们顶着高温,搬运砖渣、平整路基,村里的孩子们好奇地围在一旁,有个小男孩甚至学着大人的模样,踮着脚给叔叔们递工具。

“这些小伙子真能干!”看着一天就修成的砂石便道,王老汉竖起了大拇指。更让他感动的是,收割机开进麦田那天,项目部的志愿者们还主动来帮忙装车运粮。金黄的麦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村民们喜悦的笑容相映成趣。

最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项目部院里的那棵杏树。去年杏子成熟时,项目部特意举办了采摘活动。住在附近的张奶奶挎着竹篮,笑得合不拢嘴:“这杏子甜得很!小伙子们有心了,还专门给我们老人家准备了矮梯子。”技术员谢冰一边帮孩子们摘高处的杏子,一边说:“咱们修路就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点小事算什么。”

随着工程推进,建设者们面临的挑战接踵而至。在环湖西路最险峻的施工段,坚硬的岩层让挖掘机“寸步难行”。团队日夜攻关,最终创新采用化学微爆破与机械破碎相结合的工艺,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爆破那天,许多村民远远地站在安全区围观,当第一声闷响传来时,几个孩子兴奋地跳了起来,老人们则感慨万千:“没想到咱们村,也能修出气派的道路了!”

如今,漫步在崭新的环湖路上,处处都能感受到中交建设者的匠心。平坦宽阔的沥青路面延伸向远方,整齐划一的路灯静静伫立,精心修剪的绿化带点缀其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程的品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孟子湖大坝上,尚兰村村民张大哥正忙着整理摆摊的货架。“现在路好了,来湖边玩的人多了,咱这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他乐呵呵地说。三三两两的游客正沿着湖滨步道散步,晚风送来阵阵荷香。不远处,几个放暑假的孩子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在平坦的路面上你追我赶,欢笑声洒了一路。

这条“环”湖之路,更是“焕”新之路,不仅连接起城市与乡村,更铺就了村民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上,崭新的一天又将开始——对于尚兰村的乡亲们来说,未来的日子,正像这盛夏时节接天莲叶的荷花一般,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通讯员 石艺萱)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