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决赛落幕
15支网络精锐队伍金陵论“创”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实习生饶嘉萱)8月19日,作为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未来之光——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南京举行。闯进决赛的15支创新队伍逐一登台,展示未来网络技术领域新技术新成果。
本次大赛聚焦算网融合、高性能智算网络、广域无损传输等主题,旨在激发高校学子在未来网络技术领域的探索热情与创新能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大赛涌现出一批兼具技术前瞻性与产业落地性的创新成果,为未来网络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贡献新方案。
“我们研发的系统和设备就像电脑的防护网,只不过是用在调节网络流量的交换机上。”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张寅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介绍道。他所在的清华大学参赛团队“OK大队”打造了面向网络人工智能的通用方案——数据面深度学习推理框架。
张寅超介绍:“传统的交换机没有办法适应如今的海量网络流量以及未来持续复杂化的网络规模,尤其难以识别恶意流量包,往往会直接转发给用户。而我们通过在交换机上内置智能芯片,能够在网关环节直接识别恶意流量包,实现精准拦截或及时预警。”
团队成员高翔宇透露,课题组已围绕该技术钻研三四年,首创通用可扩展数据平面AI引擎,实现了在数据平面上的线速推理能力,赋能网络实时感知与智能决策。目前已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协议。
武汉大学参赛团队“樱花大道职业赛车手”带来的作品聚焦车辆智能驾驶领域。“这个恶意攻击车辆主动防御系统是面向多源协同感知安全的,主要针对无人驾驶普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智能识别干扰和恶意网络攻击问题。”团队成员余意介绍,当前智能汽车多依赖多源协同感知去获取外界信息,但感知源易被误导或遭受恶意攻击,导致感知数据失真。为此,他们研发此系统,可通过算法将事实信息数据与上一帧数据进行重合对比,实现精准信息甄别,筑牢智能交通的“安全底座”。
本次决赛评委之一、紫金山实验室网络架构师陈娟娟,对湖南大学参赛团队“且听风吟”的作品印象尤为深刻,“全网开展网络遥测往往会对网络带来巨大负载,但他们的技术具备可视化能力,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观测到大型网络中每一台设备的微观状态。该技术未来落地性较强,可解决当下网络的诸多痛点,但仍需向低消耗、低成本方向优化。”
陈娟娟表示,本次大赛的参赛队伍均来自高校,学生们的研究方向紧扣近年来的前沿热点领域。她希望通过此类竞赛,让高校的青年才俊们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
据悉,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60余所高校的800余名参赛者参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