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黄铮 通讯员 刘康 黎赛明 李索 戴唯玮
科技浪潮涌动隽水,创新动能澎湃通城。8月14日,一场以“科技引领·创享未来”为主题的高规格项目路演活动在通城县人才家园火热上演。
7个前沿科创项目精彩亮相,80余名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发展新路径。活动促成4个科技项目现场签约,实现了资本与技术、创新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和双向奔赴,为通城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注入强劲动能。
“今天的路演,是展示的舞台,更是合作的开端。我们热切期盼,路演现场的思想碰撞能擦出合作的火花,优质的项目能在这里找到理想的‘伯乐’,创新的种子能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通城县委书记黄建平说。
产业协同助项目迅速签约落地
路演活动中,武汉易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半导体先进清洁产品中试线项目,凭借一流的半导体清洁材料解决方案,一下子就吸引了投资机构的兴趣。
“在入选的项目当中,我签约的易达新材料。在目前来看,这个项目与我们通城的三大主导产业中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度协同,我对企业能够落地通城充满信心。”魔投资本创始合伙人谭伟对项目十分认可。
路演环节,7个项目紧扣通城县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轮番登场,充分展示了创新技术与本地重点产业深度融合的澎湃活力。
从拥有一流技术的半导体材料,到瞄准百亿市场的国产内窥镜,再到服务“治未病”的植物芯片,项目亮点纷呈,直指产业升级短板。
“我们的项目,技术比较成熟,当前这一款机器人已经在中建、华电等多个项目进行了应用实践,实践反映机器人的绑扎效率比人工在各方面都要优势突出。若本地有合适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我们的机器人来进行一个高效稳定的钢筋绑扎,我们非常欢迎,随时可以合作。”路演方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路演项目-钢筋绑扎机器人) 梁静雯介绍道。
此次亮相的项目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申影(湖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亿元在通城建设中部高端制造中心,为海外巨头提供“受托制造”服务,推动内窥镜国产化,瞄准中国2030年624亿元的内窥镜市场。
武汉明智诊断的病理特殊染色机及配套试剂项目,通过小微智能设备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设备成本降低50%,拥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
湖北艾舒宝的大健康多功能植物芯片应用项目,依托本土艾草资源,以纯生物基材料研发健康产品,契合“治未病”消费趋势。
“绑扎机器人项目给我的印象最深,这个项目可以解放很多劳动力,同时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这个绑扎的扎点能够更完整更扎实,不会出现任何的遗漏,希望这个绑扎机器人的团队能够很快地将这个机器人推向市场,逐步完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张沪寅说道。
“这次入演项目中有两个项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是半导体信息材料,另一个是一次性的内窥镜的创新。这两个项目认为它同我们通城县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的定位非常契合。”武汉光谷创客空间负责人晏文临则点出了项目与通城县的高契合度。
项目之所以能与通城“一拍即合”,源于通城县在三大主导产业上的深厚积淀与前瞻布局。近年来,通城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产业,形成了包括电子智能组件与云母基材(冲刺国家级特色集群)、电子元器件(省重点培育集群)、涂附磨具(省重点成长型集群)在内的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13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劲。
“通城目前正在打造半导体包括信息产业的一个集群。目前很多优秀的企业都入驻到了通城,一些新材料还有通城本地的一些半导体公司我们都有去过。”武汉易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俊通城这边也有上市公司,他们也是我未来的客户。产业规划和布局也比较契合我们公司的需求,让我能够在通城快速落地和发展。
优化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不仅如此,通城县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为项目落地和企业成长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通城县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在人才保障上,投资1.1亿元建成全市首座“人才家园”,提供1.5万平方米拎包入住公寓和200个创业工位,并为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及安家费、购房补助。
在金融支持上,创新推出“科创贷”、“专利贷”等产品,仅上半年即为53家工业企业办理知识价值信用贷1.45亿元,有效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在服务机制上,建立“一把手”亲自办、前瞻式“跑订单”以及“每日早茶会、每周会商、每月调度、每季度座谈”等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倾力打造“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优良环境。
参加路演的武汉铠瑞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朱皓伟是首次来到通城,他表示,通城县的产业转化力和投资环境令人满意,正考虑在通城投放产业链。
武汉易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俊则表示,通城县委、县政府主动带企业对接半导体客户、银行资源,这种暖心服务让他们备受感动。
“通城的营商环境是非常好的,通城对本地企业的一些帮扶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都很到位。”何俊说道。
筑好“金巢”,方能引“凤”长栖。 路演签约的喜悦是起点,如何让这些创新的种子在通城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考验的是当地后续服务的精度与温度。通城县正以闭环思维和细致服务,推动优质项目从“纸上合约”走向“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我们将立即行动、闭环推进:一是精准对接促落地。逐一梳理项目需求,搭建平台,主动对接省内外资本、产业链资源,推动优质项目在通城‘开花结果’。二是强化服务助成长。为重点项目提供从场地、资金到政策咨询的‘全链条’培育服务,全力优化科创企业发展环境。三是深化协同聚动能。持续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密切合作,常态化举办此类活动,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技术和项目落地通城。我们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为加快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营造一流的县域创新生态,让‘科创通城’成为闪亮名片。”通城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干部郑森林说道。【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