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成果产出成效显著

获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等多个重大国家级项目

省自然科学基金成果产出成效显著

河北日报讯(记者王璐丹)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第五届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届内,河北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21亿元,比上届增长60%,获批项目3509项,比上届增长29%,其中首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等重大国家级项目,成果产出成效显著。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围绕全省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兼顾探索性研究,逐步形成了“自由探索、人才团队、目标导向、协同创新”四大系列资助体系。

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引领支持下,河北省科研人员围绕全省发展战略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攻克了一大批科学技术难题。第五届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届内,省基金支持项目累计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40742篇,比上届增长一倍,其中《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正刊论文10篇、子刊72篇。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赵智胜教授团队针对陶瓷材料可塑性的世界性难题,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合成出具有高变形能力和强度的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有望在材料领域带来重大变革。

“届内,我省单位累计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402件,比上届翻两番。更可喜的是,多项专利成果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河北师范大学李俊明教授培育出小麦高产氮高效新品种;河北科技大学李铁军教授团队研发的建筑物饰面作业机器人成果与河北建工集团达成合作协议……

围绕生物医药、绿色化工、钢铁冶金、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还探索实施“3年 3年”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支持30个优秀创新团队开展创新研究。“正是这些打地基式的长期投入与积淀,省自然科学基金才能接连取得标志性成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基础学科发展迅速。截至今年7月,河北省高等院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国际一流学科数量增长到49个,是2018年的3.6倍;燕山大学工程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工程学及社会科学总论先后迈入全球前1‰国际领先学科。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加速成长。通过完善青年基础研究人才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形成了青年科学基金(青年C类)、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B类)、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青年A类)、燕赵青年科学家(青年D类)“四步走”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河北省高校院所新增国家级人才69名,2025年3名青年科技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支持。河北大学闫小兵教授团队研发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单晶外延技术,获2024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最高奖—卓越奖;燕山大学赵智胜教授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

下一步,河北省科技厅将支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系统推进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优化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持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同时,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扩大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范围,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攻坚克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