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医师节·德医医者风采特辑|急诊科苏春花——在急诊室里书写24年的“生命答卷”

编者按: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值此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推出“医师节·德医医者风采特辑”名医专家宣传专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的发展与荣光,离不开一代代医者的薪火相传和卓越追求。本次专栏聚焦十位优秀医师,他们中,有勇攀医学高峰、引领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有在疑难重症救治中迎难而上、深受患者信赖的业务骨干。在这个属于全体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光荣节日里,我们谨以此专栏,向奋战在临床一线、护佑生命、无私奉献的全体医师同仁,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通讯员 李梦娇 德州报道

苏春花,急诊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曾获得山东省中毒救治杰出人才、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兼任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山东)中毒救治联盟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医师协会中毒与职业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肺复苏与体外生命支持多学科联合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内科急危重症的诊治,对一般和重症及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心病、严重感染等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各种农药和药物、毒物中毒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

消毒水的味道混杂着仪器声和抢救床的轮轴声在走廊里来回的碰撞声,这里的医生和护士似乎永不知疲惫,迈着急促的步伐,来回穿梭。这里是急诊,是医院中的“院中院”,他们承担着整个城市24小时不停歇的医疗工作。而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急诊科执行主任苏春花,在这片急救的“战场”上,一待就是24年,从青丝到华发,依然在绘就她的“生命答卷”。

初入急诊科,在生死“夹缝”中淬炼

苏春花2001年毕业后就来到了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工作,“我一来就到急诊科,总以为跟别人一样,先轮转科室,再最后定岗,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24年。”苏春花说,这24年,在她的隔离衣里,装着无数个黎明与黑夜。

“刚入职时的住院医师值班室,条件完全没有现在这么好。深夜的抢救室像永不熄灯的舞台,我是那个总在侧幕候场的新人,眼睛瞪得发酸,把医生们说的每一条指令都反复刻进脑海。”苏春花笑着说道。那时候刚毕业就来到医院,什么都懂但是好像又不懂,会的知识大部分都是课本上的,真的操作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包括“肾上腺素1mg静推”的语速、除颤仪贴电极片的角度、气管插管时喉镜下镜子时的力度等等,全部都是细节。

最初的岁月是刻骨铭心的锤炼。作为一名住院医师,苏春花日夜穿梭于抢救室的喧嚣中。“那是一个暴雨倾盆的深夜里,救护车送来一名农药中毒深度昏迷的农民工,我们第一时间就行动了起来。”苏春花回忆。洗胃、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紧急血液灌流……在上级医师带领下,他们与死神展开拉锯战。汗水浸透了隔离衣,手臂也因持续心脏按压而不时地颤抖,当监护仪上终于稳定出现规律的波形,窗外天色已亮。那一刻,她更深切体会到了急诊医生职责的重量。

一直在路上,车轮上练就硬技术

急诊的生命,有一半是在路上。苏春花说道:“在车上,胆大与心细要融会贯通,才能练得一身过硬的本领。”那是一个雪夜,救护车在结冰的路上飞驰,接诊的是一个急性左心衰的老年患者,患者喘憋非常严重,剧烈的憋喘感使他蜷缩在急救车上,每一次吸气都带着“喉鸣”,急的直想咬儿子的手。这时苏春花果断做出决定,立即为患者用药!那时救护车还没有心电监护仪,全凭经验判断——老人的喘憋是左心衰竭引发的肺水肿,用药既能镇静又能减轻心脏负荷,但剂量稍过就可能抑制呼吸。两难之下,苏春花推药的手稳稳地操作着,眼睛盯着患者的胸廓起伏,渐渐患者的喘息幅度慢慢变小。送到抢救室时,患者已经能含糊地说“谢谢”。

作为一个医生为什么还会打针?苏春花说:“这得从我实习期说起了,工作日上班,假期期间我就到处去‘取经’,我跟着过神经内科的护士学输液,跟着内分泌科的护士学如何打胰岛素,止血包扎,甚至撕胶布都是有技巧的。”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利用周末时间,学到了不少本领,在救护车上,这些本领就能发挥到极致,“赶上救护车接了多个患者,我可以和护士一起为患者打针,我这技术毫不谦虚的说不亚于专业的护士老师。”苏春花笑着说道。

在救护车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这种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知识和实践的积累,慢慢造就了她沉稳果断的工作风格。

超声探头下,技术协同勇气并存

作为急诊人,苏春花是科室内开展床旁超声的第一人。2020年9月,苏春花到省立医院学习急诊超声技术。“临床医生必须在临床,所以要掌握的技术需要不断地学习。”苏春花坚定地说道。学习回来后,苏春花迅速将这项技术在科室开展起来,利用床旁超声进行查房,顺利地开展了超声下深静脉置管,超声协助下胃肠鼻肠营养管置入术,挽救了肿瘤伴进食障碍的患者,帮助影像科超声下输液。

但有些硬仗,光靠技术不够,还得赌上勇气。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喝了75ml百草枯的患者,百草枯的致死量是5~15ml,这个剂量几乎是判了“死刑”。但是苏春花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放弃,凭着临床经验运用血液净化技术,加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硬是将这个患者抢救过来。

“要和病人交朋友,医患之间是有感情的,每每治好了一个患者,可以与患者加为好友,成为生活上的好朋友。”苏春花说,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坚定地信任医生,医生也能够竭尽全力去挽救生命。

敢做拓荒人,组建“大急诊中心”

2022年,肩负组织信任,苏春花成为了急诊科执行主任。面对原有空间狭小、设备老旧的困境,“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能的区域急诊中心”的蓝图在她的心中燃烧。作为一名党员,更是作为科室的带头人,苏春花带领科室团队成员反复论证规划、多方奔走协调资源、优化急救流程、引进尖端设备(床旁快速检测、多功能生命支持系统等)、大力培养人才梯队……无数个日夜的科室会议、规划图纸、策划方案,都凝聚成整个团队汗水与心血的结晶。

2024年6月,医院中心院区启用,崭新的“一院两区急诊中心”蓝图逐渐绘就,抢救单元布局科学、创伤救治中心高效运转、胸痛卒中绿色通道无缝衔接。看到危重患者能在更宽敞、更智能化的环境中获得及时救治,看到年轻医生在新平台上快速成长,苏春花心中那份自豪感,丝毫不亚于当年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激动。

苏春花常说:“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我们的使命就是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她用多年的坚守和奉献,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未来,苏春花将继续以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信念,继续书写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答卷”,为急诊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