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政|三位95后青年学者获聘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导,带来哪些启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日前,“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该院2025年新进教师风采,其中,出生于1996年的江佳凤受到广泛关注,这位女性青年学者受聘“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中国哲学。其实,今年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新进教师中,还有郭敬、洪峥怡2位“95后”青年学者。

一所“双一流”高校的人文社会学科学院,将三位“95后”青年学者纳入麾下,并以“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岗位聘之,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三位“95后”学者获聘博导

据公开资料,郭敬与江佳凤都生于1996年,洪峥怡生于1995年,她们的专业方向都相对冷门,分别为宗教学、中国哲学、逻辑学。

从履历上看,她们确实十分优秀。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敬。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微信公众号

郭敬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梵语巴利语专业,这一专业最早由季羡林和金克木教授创立并执教,是北京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她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专业,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佛教哲学、梵汉佛典比较、宗教社会学、南亚佛教研究等。

她独立承担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后期资助课题“中国佛教寺院经济的演变及特点研究”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民族和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南海佛教史”系列“柬埔寨佛教史”。她近五年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含书评)7篇,其中A&HCI期刊论文2篇,一级期刊论文1篇;完成学术专著1部。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江佳凤。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微信公众号

江佳凤是南昌大学文学学士、厦门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国家公派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领域包括朱子学、宋明理学。

她的博士论文以《孟子》“尽心”章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并评析了中国儒学史上具有代表性且特色鲜明的相关诠释,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从先秦至清初该章诠释的流变过程与时代特征,揭示了“尽心”章在中国哲学天人关系论域中的重要地位。她博士期间的研究同时涉及韩国儒学(如四七理气之辨)及元明清四书学发展(如《增广性理字训》)等领域。她在《哲学研究》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洪峥怡。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微信公众号

洪峥怡为浙江大学文学学士、哲学博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23年至2025年在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逻辑、认知逻辑。目前研究主要致力于以形式语义学和信息流逻辑为工具对隐喻为代表的非字面义理解过程进行刻画和解释,从信息传递角度介入语义-语用界面研究。研究兴趣同时包括逻辑学与认知语用学、信息哲学的交互等。近年来,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篇。

让青年学者有更多机会挑大梁

除了“95后”“名校”“博导”这三个标签,她们的专业方向也同样引人注目。

山东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刘经靖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文科领域出现的“95后”博导确实偏少,这与文科的特点——研究生阶段通常难有较多科研产出有关。“文科研究往往具有地域性或领域性,不像理工科全球口径统一,成果发表市场更大。”

“三位青年教师的成果在本领域是比较突出的,学校的政策也很给力。高校机制改革打破传统的年限、资历等条条框框限制,为年轻人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遇。”刘经靖说。

记者注意到,郭敬、江佳凤、洪峥怡均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

浙江大学官网显示,2014年该校正式发布“百人计划”招聘启事。面向全球招聘高水平优秀青年学者,对通过“百人计划”聘用的教师,学校借鉴国际高水平大学教师聘任的学术标准和程序,试行教师Tenure-Track制。这是一种“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度,考察期满、通过评审后,教师才能获得长聘终身教职。三位青年学者未来将面临诸多考验。

“百人计划”任职条件显示,年龄一般为35周岁左右,具有国际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列入“百人计划”的教师聘任为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根据应聘教师的资历、学术水平、学术潜力,分为不同的岗位,首聘期为3年或6年。

近年来,不乏“95后”学者成为博导的例子,但一个人文社会学科学院能同时聘任三位“95后”学者为博导,可见其魄力与勇气。

年轻化趋势背后的文科价值审视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吴小虎28岁时,就已经开始带博士生。他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事学术研究需要非常创新的思维。年纪较长的资深博导相较青年博导而言可能顾虑、束缚会更多,而青年博导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们愿意试错,勇于尝试。

对青年博导来说,与学生同龄既是挑战也是优势。吴小虎说,他和学生之间不是上对下的关系,而把学生们看作合作者。“我会充分接纳学生们的一些想法。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如果有些想法完全行不通,我会及时纠正,但我更会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尽量去尝试,同时也节约他们的时间,大家共同探讨一起做成一些事情。”

刘经靖分析,文科领域博导年轻化对于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加强代际传承颇具意义。

今年4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在浙江大学图书馆主馆报告厅作了一场名为《文科无用论:反思与批判》的主题讲座。他提出,“文科无用论”实质上是优绩主义在不同知识类型拣选中的反应,是短期功利主义对长远价值的否定。文科的价值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而非直接创造 GDP。在新技术时代,文科应更加关注伦理、制度设计问题,积极探索人机交互等新领域,同时调整教育方式,培养知识迁移、整合碎片化知识等能力。他呼吁,应重新审视文科价值,构建更具时代感与公共性的文科教育体系,以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