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2日讯谭明立,石岛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他认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不仅要关注患儿的疾病,更要关注家庭的期望,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在一次次耐心的沟通、细心的关怀、专业的救治、彼此的尊重中建立起来的。
与患儿交流,与家属沟通时,要耐心
俗话说“病在孩子身,疼在父母心”。患儿家属们对孩子的心疼,对疾病的恐惧,对未知的担忧,以及对康复的急切渴望,都可能表现出敏感多疑,甚至情绪化。作为儿科医生,在接诊中首先要安抚患儿家属的情绪,认真倾听家属诉说病情、主动表达对家属正确行为的赞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他们参与到医疗共同决策中来。当患儿病情变化、治疗方案调整时,要及时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其充分了解情况并配合治疗;对于特殊病患或治疗效果不佳患儿,要主动留下联系方式,随时全面掌握病情变化,并指导用药及解答家属的疑惑;对于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病例,积极帮助联系上级医师或专家,为家属寻找可靠路径,并及时反馈结果,与家属形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治疗的顺利推进。
在治疗时,多给予关注与关怀,要细心
在接触患儿前,时刻留意患儿的情绪波动,当他们出现焦虑、害怕、哭闹时,及时给予轻声安抚、给他们喜欢的小玩具或给他们看动画片等;在与患儿沟通中,常常讨论他们喜欢的卡通角色,拉近与患儿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在医疗性操作前,要用温和的语气向患儿解释操作过程,尽量减少他们的恐惧,能与患者做朋友就更好了。为了减轻患儿听诊时的紧张与焦虑,石岛人民医院儿科还特意购买了七彩听诊器,并在听诊时主动将听诊器和双手焐热,以减轻患儿的不适。这些好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医患沟通,对病情的掌控有极大帮助,同时还能够拉近与家属距离,做到良好的配合与互信。
在专业上,不断提升服务本领,要励心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专业水平是每个医生始终追求的目标。持续学习理论知识,时刻关注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动态,定期参加儿科相关的线上会议讲座,及时了解儿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升。留出充足的时间向书本学习,及时发现感兴趣的内容与同事一起分享讨论。积极利用规培机会,加入学习交流群,不定期分享探讨疑难病例,从大家的交流中不断汲取能量,丰富前沿知识,拓宽诊断和治疗思路。
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共同攻克疑难病例中,要积极关注并做好家属的后续跟踪指导工作,最终实现医患间的共情与共勉。(通讯员宋业华)
责任编辑:苏盛凯